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路径选择

http://www.newdu.com 2020-11-05 未知 余守萍 参加讨论

    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立足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理论创新。创新理论的不断涌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极大丰富,又因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及时到位,为武装全党全国人民、增强其精神力量奠定基础,铸造起坚实的理论武器。新时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提高认识,明确此举的重大现实意义。同时更要积极作为,以有深度的理论、有宽度的视野、有温度的语言和有力度的传播,实现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聆听时代声音以增加理论深度 
    新时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前提是理论的彻底。这就要求理论创新坚持聆听时代声音,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以有深度的理论支撑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认同。
    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才能不断达成理论创新的新境界。理论创新从来也不应自说自话,脱离实践的纯粹学术研究定会因为现实基础的缺乏而浮于表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推进坚持植根实践创新,才能承担起引领实践创新不断深化的重任。为持续推动理论创新并保证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聆听时代声音是必要之举。时代声音即问题所在,这就要求理论创新注意紧跟实践的新变化并直面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思想分化,着力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产生的矛盾,在实践进程中不断廓清思想迷雾。同时坚持面向广大人民,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集聚起人民在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中迸发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境界。因为重视并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体系性及对现实的阐释力不断增强。有深度的创新理论让人民觉得可信并自觉以此为指导,“飞入寻常百姓家”得到落实。
    着眼最大多数以拓展视野宽度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根本是传播到位,实现广大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这就要求拓展传播的视野宽度,坚持全覆盖,实现真正的家喻户晓、入脑入心,切实发挥出党的创新理论在建设伟大事业进程中的行动指南作用。
    新时代理论创新的推进服务于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掌握,这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主动、领导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保障。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以理论创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实现全体人民更紧密的团结。拓展创新理论传播的视野宽度,才能使其深入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中。视野宽度即传播的覆盖面,要求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并注意分析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实际,着眼最大多数,坚决杜绝传播“盲区”。同时重视工作的整体谋划,重点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农村留守人员、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等特殊群体,补齐理论宣传和教育的短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顺利“飞入寻常百姓家”。
    转换话语方式以提升语言温度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关键是话语通俗易懂。理论与实际毕竟存在距离,为推动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积极转化话语方式,以有温度的语言打动人心,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认同。要积极转换创新理论的话语方式,使语言更有温度。有温度的语言不仅在于话语内容亲近生活,触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并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同时更接地气,让群众普遍感到熟悉也能“看懂听懂”,话语表达生动形象。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梦”“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话语形象表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通俗易懂。“人心就是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键看老乡”等话语突出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直抵人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建共治共享”“命运共同体”等话语更是拉近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话语方式的积极转换使党的创新理论更接地气也更富生气,为其“飞入寻常百姓家”提供有力推动。
    丰富方法手段以加大传播力度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重点是方法手段有效。党的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承担着推动创新理论大众化的重任,必须紧跟时代变化,丰富宣传教育的方法手段,以更大的力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实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时代在变化,人民的认识也在变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应尤其重视对互联网时代宣传教育工作规律的把握,准确分析人民群众的认知思维新特点,以建设主流新闻网站、网络跟帖发言、视频动漫设计等,将党的创新理论形象地展现在“寻常百姓”面前,丰富理论感知,实现系统掌握。同时,重视集中宣传教育与常态化工作的结合。一方面,组织集中宣讲,依靠人民群众信得过的理论宣传队伍,将党的创新理论及时送入千家万户;另一方面,推动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常态化运作。具体而言,以正面宣传为主,找准理论与现实的契合点,营造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氛围;坚持通俗理论读本的常写常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聚焦现实问题、与广大人民面对面;发挥好“两微一端”的宣传教育功能,由浅入深使重大理论问题得到阐释;抓住党校、高校等宣传教育主阵地,实现与网络媒体新阵地的深度融合。多元的方法手段使新时代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富有成效,创新理论的传播更加有力,“飞入寻常百姓家”自然而然。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民性研究”(18MLB0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