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耀州窑刻花牡丹纹梅瓶 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西郊的金中都遗址内发现了一处窖藏,所藏均为北宋耀州窑青瓷,制作极为精美,可惜发现时已经破碎。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考证,这处窖藏的耀州窑青瓷是北宋“靖康之变”时金军从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掠夺的战利品。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北宋耀州窑刻花牡丹纹梅瓶,高21.3厘米,口径5.3厘米,腹径11.5厘米。造型呈小口,短直颈,丰肩,腹部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带黄,釉面晶莹温润,玻璃质感强。腹部刻缠枝牡丹花,刻工犀利,深浅有致,画面繁而不乱,立体感强。此瓶的刻花工艺代表了北宋刻花工艺的最高水平,这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保存至今完好无损的北宋宫廷御用耀州窑盛酒器物。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铜川古称“同官”,汉代属左冯翊,魏晋归北地郡,隋唐为京兆郡,宋代隶属于耀州管辖。耀州窑始烧于唐代,在北宋以生产青瓷而闻名于世,形成“耀州窑系”,“自金元兵乱之后,镇地陶场,均毁于火,遂而失传”,到明代退出历史舞台。北宋是耀州窑发展的鼎盛阶段,窑场鳞次栉比,星罗棋布,规模空前,《同官县志》称“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北宋耀州窑的青瓷制作精细,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所以耀州青瓷一度成为北宋朝廷的御用贡瓷。冯先铭先生依据《元丰九域志·卷三》中“耀州华原郡土贡瓷器五十事”的记载考证出,北宋耀州窑烧造贡瓷的时间约在宋神宗元丰年间到宋徽宗崇宁年间之间的30年时间。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元丰七年(1084年)《德应侯碑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方窑神碑,其碑文称耀州窑产品是“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锻炼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这段记载把北宋耀州窑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近年来,在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地的辽代墓葬均出土有北宋耀州窑的产品,这表明北宋耀州窑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超乎想象。 北宋耀州窑青瓷是继唐代越窑青瓷之后,我国青瓷烧造的又一历史性高峰。北宋耀州窑的制瓷技术纯熟,烧造质量精细,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青瓷烧造窑场,此时的越窑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龙泉窑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耀州窑独领风骚,成为执青瓷生产之牛耳的著名窑场。北宋耀州窑的胎质致密坚硬,胎体轻薄匀厚,胎色呈青灰色。产品以青釉为主,釉色青中微微闪黄,呈现青绿色,釉面光洁匀静,呈半透明状,有细腻温润之感。常见有盘、碗、罐、壶、炉、瓶、钵、盏托、香薰、注子等日常生活用具,器物造型丰富,有花瓣式、瓜棱式等多种式样,制作精美,具有极强的艺术审美情趣。北宋耀州窑的装饰工艺极富特色,艺术成就极高,在同类的装饰技法中首屈一指,更是雄踞北宋同类器物之冠,是北宋瓷器装饰工艺的重要代表,可谓名满天下。 第一是剔花工艺。剔花工艺是在成型的胎体上先划出纹饰的轮廓,然后将轮廓线之外的部分完全剔除,剔纹痕迹很深,图案高于器物表面,再用刀具斜剔出纹饰的不同层次,使得纹饰的立体感增强。耀州窑的剔花以缠枝花卉纹最为常见,构图均为大花大叶,花瓣由内及外,层层递进,再辅以茎脉、花叶等辅助性纹饰,制作规整,却不失厚实、丰富、活跃的特点,整幅画面充满浮雕装饰的魅力,风格豪放雄美,自然生动灵活。 第二是划花工艺。划花工艺是用工具在瓷胎上划出各种图案,线条下凹,低于胎面,然后施釉烧制而成。耀州窑的划花工具一般呈尖针状,在胎体上划出阴刻的细线条。线条流畅,粗细均匀,轻柔灵活,技法娴熟,画面生动,以缠枝花卉纹和花鸟纹最有代表性,宛如一幅精致的线描图。 第三是刻花工艺。刀法犀利流畅,线条苍劲有力,图案密集雄阔,结构严谨丰满,将耀州窑工匠娴熟的刻花技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堪称雕塑中的精品。耀州窑的刻花以单线刀刻为主,线条宽厚,多倾斜进刀,靠近纹饰轮廓线处的刻纹较深,外侧较浅。从侧面看有凹凸感,但斜面又非常光滑流利。在同一平面上的纹饰运用深刻与浅刻的变化,产生阴阳向背及不同层次的视觉效果,疏密有致的构图布局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有着含蓄典雅、诗境无垠的艺术美感。 第四,是印花工艺。耀州窑的印花具有洒脱活泼特点,有着动中寓静的韵味。图案微微凸起,略高于胎体,立体感较强,有半浮雕的效果。画面清晰,制作规整,疏密有致,对称均匀。耀州窑的印花纹饰以折枝花卉纹、缠枝花卉纹、团花纹等较为常见,以及游鱼、鸳鸯、浮鸭、婴戏、飞天、龙凤、麒麟等,题材丰富,构图严谨满密。 纵观耀州窑从唐代直到明代近800年的烧造历史来看,北宋无疑是其烧造的巅峰时期,产品制作精美,以青绿色的釉色和剔划刻印的装饰工艺,一度占据北宋青瓷生产的主流,将越窑和龙泉窑的势头完全压制下去,但是由于宋金战乱的原因,导致大量优秀的制瓷工匠散亡,在南宋最终为浙江龙泉窑所取代,龙泉青瓷战胜了耀州青瓷,将我国的青瓷生产再度推向历史性巅峰,仅仅留下耀州青瓷孤寂的背影。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北宋耀州窑刻花牡丹纹梅瓶幸运地躲过了北宋末年“靖康之变”被金军掠夺破坏的厄运流传至今,从而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北宋耀州青瓷的风华绝代,重温盛世北宋物华天宝的辉煌岁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