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这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为了保障军需、粮食供应,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百姓的影响,解放军决定成立独立支队,负责运送大部队的军需补给物资。 当西南军区以张国华、谭冠三领导的十八军从西南方向一面修路一面向西藏进军时,西北军区也组成了以范明为司令员、慕生忠为政治委员的西北进藏部队。按计划,慕生忠率领的西北进藏部队独立支队于8月8日从青海都兰县香日德出发,押运着由马、骡子、骆驼各3000匹,牦牛10000头组成的“庞大运输队伍”,踏上了征程(8月10日,范明率机关人员随后跟进)。经过十几天的跋涉,独立支队走到了巴颜喀拉山下的黄河源,越过一望无际的沼泽地,于9月27日到达了青海省西南小镇曲麻莱,来到通天河北岸。 如何将数量巨大的军需物资顺利运过通天河,成了摆在独立支队面前的一道难题。实际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慕生忠从兰州出发时,就准备好了渡河的秘密武器———18个羊皮筏子。到达岸边后,慕生忠迅速组织筏工们组装羊皮筏子。筏工们熟练地在羊皮筏子上铺上木板捆扎结实,使之成为一个可装载人员、物资的“水上平台”,一次可运十来个人和一批物资。就在此时,上游突然下起了暴雨,导致河水暴涨,洪水湍急汹涌,原来渡河地点的河面增加到三四百米宽。由于暴雨导致道路泥泞,如果部队驱赶庞大的“运输队”移动至其他区域,寻找新的渡河地点,途中也极有可能发生危险。为保证指战员和物资的安全,慕生忠决定部队暂时原地宿营,等洪水水势缓解后再渡河。可等了数天,上游洪水仍滚滚而来。考虑到大部队急需给养,慕生忠和其他部队领导协商后,决定组织突击抢渡。会后,慕生忠首先派出一部分同志尝试着渡河。当羊皮筏子行驶到河中间时,被湍急的洪水冲翻,筏子上的人全都掉进河里,好不容易才被救上岸。 慕生忠见状,立即召集向导和当地群众,询问有无更安全的渡河方法。向导和当地群众告诉他:在这种水情下渡河,一定要在两岸之间牢固牵起一根或一条以上的粗缆绳,两岸用人拖拉,才能确保羊皮筏子的安全。慕生忠认为这个方法可行,于是组织熟练筏工师傅和几名身体强壮、熟悉水性的战士,携带粗绳,乘上一艘皮筏向下游进发,沿途寻找适合登上对岸的地点。经过努力,几名战士终于登上对岸,架起“绳索桥”,再由战士从河两岸拉着“绳索桥”走回部队宿营地。见“绳索桥”架好,慕生忠立即安排各单位人员、物资依次渡河。顿时,羊皮筏子在河面上往来穿梭,架筏人员轮流上班,日夜不停,而牲口则由战士们拉着随筏泳渡。 就这样,经过14天的努力,慕生忠带领独立支队将军需物资安全运过通天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