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孤岛文学”命名由来

http://www.newdu.com 2020-11-27 中华读书报 田丰 参加讨论

    关键词:孤岛文学 郭沫若
    茅盾的《后土》刊登于《上海报》,全文颇为简短,不足三百字,但却言简意赅,涵盖的信息量着实不少。众所周知,“孤岛文学”作为抗战时期所独有的文学现象早已被广为接受,成为讲述抗战文学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孤岛”一词的命名来源却鲜有人提及,幸而茅盾在《后土》一文中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一颇为形象的命名源自郭沫若。
    后土
    沫若兄把上海比拟为孤岛,经他一提倡,所见到的上海刊物,旁及上海通讯之类,终有孤岛字样,已成为一个“流行性”的“名辞”。
    我以前说过上海是东方的巴黎,一天比一天“繁荣”了,说这句话的时候,虽然是有感于畸形发展,但没有料到会一“孤”至此,有这么一天。
    上海是文化人的集合地,现在听说留沪的很少,书局出版界,也“缩减阵线”,但是文学没落,听说已代之以跳舞,跳舞场反而比战前更发展,皇天后土(有注),我即使溚然回沪,仍旧受不了这种精神上的“威胁”。
    冰独编上海报,胡诌几句以应。注 皇——是XX,后是舞后。
    (原载1938年2月23日《上海报》第3版,署名茅盾)
    由于郭沫若在文化界极具影响力,因而自从他将上海比拟做“孤岛”后被广为接受,藉着上海刊物和上海通讯等传播媒介的推广和放大作用,正如茅盾文中所言迅即成为一个“流行性”的“名辞”。
    接下来茅盾称自己“以前说过上海是东方的巴黎,一天比一天‘繁荣’了”,据查证此句话出自《都市文学》(1933年5月15日《申报月刊》第2卷第5期),原话为“中国第一大都市,‘东方的巴黎’,——上海,一天比一天‘发展’了”。在《都市文学》中茅盾通过上海人口密度极高,地产价格飞涨,建造住宅热潮,银行储蓄部生意兴隆以及海关税收的光景等方面阐释了上海发展的空前盛况。然而在此背后也潜藏着隐忧,上海的丝厂从一百零六家同时开工锐减到只有十来家,工人总数八年间几乎没有增长,因而呈现出“生产缩小,消费膨胀”的畸形发展状况。然而,茅盾此时也并未料到仅仅时隔四年上海会成为“孤岛”,言语间不无惋惜和悲愤。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随着局势越来越危急,茅盾于10月5日携子女先从上海西站搭乘火车驶离,辗转前往长沙安排子女就读学校事宜。之后茅盾只身于11月12日返回上海,除夕又与夫人孔德沚一起登船前往香港,离开了工作生活长达21年之久的第二故乡,直到抗战胜利后才于1946年5月26日重新回到阔别八年半的上海。对于此次离沪茅盾虽然有些依依不舍,但又出于对上海书局出版界的日益凋零以及跳舞场异常繁闹刻意营造歌舞升平的反常景象的反感,不愿回到上海去忍受精神上的“威胁”,这实际上也道出了众多原本栖居上海而在战事爆发后纷纷离沪的文化人的共同心声。
    此外,茅盾在《后土》最后一段谈及“冰独编上海报,胡诌几句以应”,道出了创作该文的缘由。冰独本名张冰独,曾经担任过艺华影片公司宣传策划、国华影片公司宣传部长、新新公司宣传部长,人送绰号“南京路上的宣传部长”。抗战爆发后张冰独投入抗日宣传,曾有多家报刊特邀他担任编辑或记者,此时正担任《上海报》的编辑,《后土》一文即茅盾应他所约而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