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http://www.newdu.com 2020-12-07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杨万贺、任新玉 参加讨论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重评”历史、“还原”历史的名义迅速蔓延,其传播形式更加隐蔽化,传播内容更具虚伪化,传播主体趋于多元化,给青年大学生群体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高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传播进行治理,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实施科学的网络舆情引导,提升青年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正向成长。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当前社会影响较为广泛的社会错误思潮之一。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以“重评历史”之名在国内迅速传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网络新媒体扩大了其生存空间,将历史的诠释加以“碎片化”处理,用歪曲事实、模糊认知的手段,表面上满足大众需求,实际上恶意歪曲真相。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较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仍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非常容易受到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吹和煽动,进而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因此,如何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的活跃群体,从网络中获得信息、寻求认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是利用大学生的认知盲点,借助网络空间中盛行的舆论,用迎合大学生个人趣味的方法,否定革命历史、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党的领导。网络空间有着信息传播迅捷化的特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新媒体传播中呈现出传播方式更加隐蔽化、传播内容更为虚伪、更具危害性和破坏力等特点,因此,如不及时治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传播,就会对广大网民群体,尤其是对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无法挽回的消极影响。
    1.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用联系、发展和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阶级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论。但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刻意选取历史片段进行诋毁,很显然,这是西方“和平演变”的手段、是反动势力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手段、是唯心主义的手段,与科学认识论背道而驰。在新形势下,西方加紧了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其方式和手段也更加隐匿。它们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美化资本主义、丑化社会主义,在混乱的历史观和多样化思潮的背景下,不断制造人民内部矛盾,企图从意识形态上瓦解国内团结,最终实现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主导地位的险恶目的。尽管当前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坚定地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科学真理,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充满信仰,但“必须对历史虚无主义弱化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行径和做法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的传播”。
    2.扭曲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判断。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近代革命史、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历史地位,进而潜移默化地扭曲青年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判断,“用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影响青年对历史的正确认知,让他们对现实的合理性产生怀疑,最终达到颠覆他们价值观和政治信仰的目的”。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大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弱势群体之一,尽管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其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是利用网络新媒体散播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误导青年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基本史实的认知,迷惑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判断,使大学生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言论的围困之下产生思想混乱。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会造成一部分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单纯依靠“碎片化”和片面化的方式来解读历史,进而对现实社会产生不满甚至敌对情绪,致使个人价值观偏离正确的轨道,其价值取向逐渐向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靠拢。
    3.消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是有效凝聚民族群体之间相互认同的重要基础,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延续几千年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归属感和认同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维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采取蔑视历史、虚构历史的态度,并试图利用网络信息的“碎片化”特征来随意捏合拼贴历史,将历史事件从其历史进程中完全孤立出来,蔑视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创造。这些带有歧视和贬低色彩的行为往往将网络新媒体作为荼毒青年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主要手段,直接将大学生对客观历史事实的认知和判断引入歧途,进而削弱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根本上切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路。
    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消极影响的策略
    在舆论群集化和思想多元化的虚拟网络世界中,一些大学生在情绪感染和不良言语的诱使下,有着放大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心理倾向,参与到“网络暴力制造”的群体中,宣泄出所谓“真实的自我”,言行举止追求所谓的“不受束缚”,膨胀自私的民粹主义本性在网络新媒体上得到展示的空间。而别有用心者就会利用大学生的不满和较弱的辨别力灌输所谓“自由民主”的西方价值观,贬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描述为迂腐、封建、落后的价值观和文明,进而宣称资本主义制度优
    于社会主义制度等言论。面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传播的蔓延势头,须坚持积极应对、多措并举的原则,从根本上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阵地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有力的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才能在网络信息时代清醒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提高评价历史的批判思维能力,真正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中。一是正确认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能够引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稳步发展。二是为了有效地应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应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学会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进程,用科学全面的方式理解和认知历史。只有辩证地认知历史和现实,才能对历史进行客观评价。三是教育青年大学生群体全身心地参与到全社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学习和宣传中去,而不是沉溺在复杂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应始终坚持历史唯物史观,学会使用科学方法彻底粉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谎言和谬论阴谋。四是通过强化组织和学习,让青年大学生和广大网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筑牢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新媒体阵地的主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成为全民公认的思想理论武器。
    2.重视教育引导,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高校历来是各种社会思潮的聚集地和活跃地,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中的肆意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破坏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误导。首先,高校教师要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如果高校教师拒绝或排斥马克思主义理论,甚至参与到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来,那么这种传播方式将更具破坏性。因此,高校教师应坚守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切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其次,批判和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网络的传播最直接、最有效的阵地是高校思政课课堂,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课上课下积极地批判网络空间中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收集、整理和深入研究相关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和资料,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和科学系统地深入分析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盛行观点和事件。在打破历史虚无主义“雾障”的教育实践中,还原历史真相,使青年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网络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其背后隐藏的险恶的政治意图和实质危害,从而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荼毒。
    3.利用网络新媒体,实施科学的网络舆情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建立良好健康的网络舆情的相关讲话中强调,“互联网是当前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我们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借助复杂虚拟的网络空间和新媒体平台发布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对价值观和历史观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进行混淆和欺骗。一是随着史实还原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研究和梳理重要历史人物和史实节点,还原党和国家历史的真实面貌,以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提供不容置疑的史料史实,对历史虚无主义者发布的歪曲言论进行有力的反驳和批判,避免广大青年大学生被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误导。二是不应低估大学生用户在网络新媒体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应全面占领网络新媒体的话语权主阵地,把控舆论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时追踪网络热点舆情,实施科学的网络舆情引导,占据网络新媒体的话语权阵地。让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彻底暴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背后的政治意图,从源头上肃清其发展势头。
    4.提升青年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由于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尚未完全成熟,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利用网络舆论来诱导国内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破坏我国青年一代的思想意识形态。大学生应充分了解历史发展体系和脉络,接受权威正规的历史教育。在舆论群集化、思想多元化的虚拟网络世界中,一些大学生有着无限放大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思想倾向,并在网络空间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吹,久而久之,这极易演变成网络攻击和暴力。在网络新媒体平台,大学生通过虚拟隐匿的名称,可以大胆地宣泄出所谓“真实的自我”。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就会利用大学生的不满和较弱的辨别力灌输所谓“自由民主”的西方价值观,这些负面思想和言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价值观多元、错综复杂的网络世界中,“有必要明晰主流社会思想,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才能洞察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自觉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提升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技术浪潮下,复杂的网络舆论和错误思潮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带来严峻的考验。新时代大学生只有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才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本质,洞察真理,去伪存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
    (杨万贺、任新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1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