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涉笔成趣的明代民窑青花瓷

http://www.newdu.com 2020-12-11 未知 王瑞钢 参加讨论

    图1 明青花缠枝花卉纹罐
    图2 明“大明嘉靖年制”款青花云龙纹碗
    图3 明青花碗
    图4 明青花碗
    图5 明青花碗
     
    ■河南新乡 王瑞钢
    明代青花瓷在我国瓷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收藏爱好者和专家都对明代青花的器型、纹饰、青料、用笔等做了大量研究,为我们欣赏、断代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明代青花瓷发展的特色
    由于受到道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明代瓷器纹饰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呈现出包罗万象文化包容的面貌。宗教文化的世俗化也让宗教题材表现在了瓷器上面。特别是明代万历时期的道教主题纹饰和伊斯兰教盛行的正德年间,还有成化年间的佛教文化都在瓷器上有明显的体现。
    装饰技法上,民窑青花也将装饰艺术中将“分水”以及“留白”的技法运用其中。这样可以呈现出浓淡相宜深浅不同的立体效果,达到中国国画的水墨晕染效果,以及国画中的“虚室生白”。纹饰上,明代时期青花瓷的主题纹饰中尤其以龙纹为特色,展现出气韵生动、活力无限的中华龙的图腾,成为了当时官窑瓷器纹饰中不可撼动的主角。这些主题纹饰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器物造型特征。明代青花的辅助纹饰有弦纹、福字、兔纹、海螺纹、卷草纹、缠枝纹、蕉叶纹、海水纹、几何纹等,寥寥几笔却趣味盎然。除了官窑气派恢弘,在民窑瓷器中简练的纹饰、流畅的笔法也让整个器物有拙朴之美。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赏析
    本文介绍几件馆藏明代青花瓷器各具风采,青花色泽和纹饰均不同。但是以纹饰简约的民窑为主,线条飘逸,画面随性,无拘无束,古趣横溢。纹饰简约拙朴的特点给人一种质朴的美感,独具审美情趣。可谓:天机勃发,涉笔成趣。
    明青花缠枝花卉纹罐(图1),通高19.7、口径7.3、腹径17.2、底径11.5厘米。国家二级文物,口沿有残缺。器型直口,短颈,鼓腹,足底露胎处有星星点点的火石红。胎质细腻、坚实。罐体肩部上下双弦纹中和腹部绘制中国传统式样的缠枝花卉,近足处用笔尖和中锋交替绘制装饰带,流畅自然,充满野趣。与同期历史风格特点相吻合。青花罐主题纹饰缠枝花卉纹以藤蔓为主线,花卉布局较随意疏朗富有节奏感。底部绘有简单潦草的兔款。根据其造型和款识,可以推断其为明代万历到天启年间民窑作品。
    明“大明嘉靖年制”款青花云龙纹碗(图2),通高14.4、口径32.5、底径15厘米。国家二级文物,口沿处磕损,口至腹部有裂纹,有多个早年间修补的锔钉。圈足缺块,部分损腐。敞口,弧腹,圈足。内口沿饰两道弦纹,碗心圆形弦纹中有两条首尾相连的龙纹。外壁上半部绘行龙纹,碗底部绘变形莲瓣纹,两朵莲瓣之间有一个较窄的方形装饰共同组成了环形的装饰带,别具一格。圈足上绘二道弦纹。碗底“大明嘉靖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绘画写意。釉面呈卵青色,青花发色蓝中泛灰。
    龙纹根据细节和姿态又可以分为多种,此件云龙纹青花瓷碗中的龙纹属于行龙,整体为横向绘制,在云纹中穿梭,极具动感。龙的躯体绘制为鱼鳞状,有五爪,龙嘴较为突出,形似象鼻。头方眼圆、龙爪无力是明代嘉靖时期龙纹的特色,绘制比较粗糙,也是展示出了明代中晚期时期国力衰退的背景。腹部三条龙和云纹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疏密有绪、气势磅礴的云龙纹主题纹饰。
    明代嘉靖时期除了有青料的混合使用外,瓷器生产也发生巨大变化,景德镇官窑开始施行“官搭民烧”制度,由于民窑“钦限”器的烧造促进了制瓷技术进步,缩小了官窑器和民窑器之间的差别,嘉靖民窑精瓷已与官窑器之间无明显差别。此外,嘉靖朝时间较长,所以早中晚期青花色泽并不一致。这件青花云龙纹碗应该也是“官搭民烧”的作品。
    明青花碗(图3),通高6.6、口径14.6、底径6.2厘米。国家三级文物,口至腹部有裂纹。此展品为明代中期文物,敞口,弧腹,圈足。圈足向内斜收较大,挖足已过肩,釉面呈卵青色。内口沿饰二道弦纹,碗心青花双圈内饰月华纹。外壁绘制大朵云气纹,绘画写意。圈足上弦纹晕散。釉面出现较为明显的开片。此件瓷碗最大的特色在于纹饰绘制采用深浅两种颜色,笔画粗细也不同,不同于大多数民窑的单线平涂。在用笔方面,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大部分采用的是一笔勾画法。每一落笔便是一片天地,彰显了独特设计美感。作品执笔连贯、一气呵成;笔法简洁、风格古朴。
    明青花碗(图4),通高6.5、口径15.4、底径6厘米。国家三级文物。此展品为明代早期文物,敞口,腹部较为平直,圈足。内口沿饰装饰带,碗心所绘似海螺纹以及六朵变形的花卉纹,美观别致,较为少见。外壁上半部绘宽边装饰纹,绘画写意。圈足上二道弦纹。釉面呈卵青色,青花发色蓝中泛灰。釉面出现较为明显的开片,根据其砂底粘砂情况判断,其应是洪武时期的瓷器。这件瓷碗展示出了圆弧的线条较多,流畅、毫无滞碍、婉转流利是其特点。该瓷碗的主体纹饰还与青花月季纹很像,即把花朵画成圈,叶子画成点状。
    明青花碗(图5),通高7.5、口径17.2、底径7.1厘米。国家三级文物,口沿缺块,口至腹部裂纹,部分损腐。敞口,弧腹,圈足。内口沿一道弦纹,碗心青花双圈内饰月华纹。外腹部主体纹饰为云气纹和海草纹。用笔随意挥就,龙飞凤舞如书狂草有疾速感,线条粗细变化明显。云气纹为明早期尤其是洪武时期最常见的纹饰之一。
    明代民窑青花瓷的笔法意趣
    以往大家对明代青花瓷的研究着重于官窑,对民窑青花很少涉及。
    明代民窑青花大多简练娴熟、豪放生动和官窑器纹饰的精细秀丽、规整严格形成鲜明对比。明代的民窑青花虽然比较粗糙,不能和官窑的相媲美,但是其随意洒脱、自然天成、偶然成趣的画法具有洒脱清淡之美。流畅自然的笔法让我们感觉到书法意味。尽管其品质较低却造就了明代民窑青花独特语言。简朴随意,自然质朴,别具一番情趣。
    民窑青花纹饰的简洁和流畅的特点根本原因在于生产上面追求省工省料以及提高产量来满足普通老百姓日常使用所需。民窑青花,显得难登大雅之堂,但它洒脱的形象、简单的构图、浓缩的笔法却更加贴合人心,人们能够感受到这份纯真宁静和自由。民窑青花瓷器的工艺,不仅体现出当时的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和匠人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