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西藏党员、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进藏的人民军队和党的干部同西藏各族人民一起在西藏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在西藏的继承和发展,如今,它不仅是西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与传承。“老西藏精神”既属于历史,也立足于当代,更展望于未来。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老西藏精神”在新时代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灌溉,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当前,我们要继续弘扬“老西藏精神”,从中汲取奋发前进的精神营养和智慧力量,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老西藏精神”永远正当时 西藏独特的地理条件、深厚的民族文化、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样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严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老西藏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西藏精神”的关键就是吃苦与斗争精神,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与分裂祖国的势力作斗争、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老西藏精神”是西藏军民在西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长期奋斗、不断实践化育而成。 历史上,西藏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绝大多数藏族群众长期处于贫困境地,难以摆脱悲惨命运。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相互支援,实现了西藏和平解放的伟大胜利,使备受苦难的西藏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充分享受到民族平等的一切权利。“老西藏精神”是西藏军民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实践中共同铸就的思想结晶,具有“爱国主义、自力更生、吃苦耐劳、边疆为家”的基本内涵,是我们党培育的先进意识形态。秉承着这一精神传统从198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并制定了适合西藏的灵活政策,实现了西藏历史转折,标志着西藏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意味着全国援藏工程的开端,共确定了43项援藏工程,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开创了全国性援藏的新局面,一代又一代的对口援藏干部扎根雪域高原,不畏艰难困苦建设西藏,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又不断地丰富了“老西藏精神”。2001年,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两促进,一加强”为重点的新任务,促进了西藏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维护西藏社会局势的长治久安。2010年,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西藏在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战略资源储备、高原特色农产品、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等的重要地位。西藏人民的物质文化逐渐呈现多样性,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要与时俱进。随着各种新兴思潮和价值观的不断输入,一些西方国家企图从思想上进行和平演变,全体驻藏官兵稳固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思想,经受住了各种诱惑和考验,升华了“老西藏精神”。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临着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显得尤为珍贵。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概括了党的“六个必须”的治藏方略。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于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强调了“十个必须”“六个要”“四个确保”,从国家安全、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边防巩固等方面体现了新时代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 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都是在重要时期制定了针对西藏实际的一系列政策,使西藏得到稳定发展,这些成绩源于西藏军民团结一心,坚持发扬“老西藏精神”,克服困难,万众一心经营西藏、发展西藏。“老西藏精神”是靠着坚定信仰铸就的,在保持核心思想稳定的同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新时代更是以坚如磐石的意志为中华儿女指明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老西藏精神”具有新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会因为处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打上特定的时代烙印。70年来,“老西藏精神”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洗涤而褪色。在这个过程中有因公殉职的张贵荣将军,有感人至深的“孔繁森精神”,有“雪域高原好医生”李素芝,有不畏艰险的“两路精神”,有爱国守边的“玉麦精神”。它们都是“老西藏精神”的延续,并且它们赋予了“老西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在新时代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西藏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历史性的消除了绝对贫困,各项事业均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这些巨大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驻藏官兵、援藏干部和西藏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指出:“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边境高原上,你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祖国的领土,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桑杰曲巴一家人在地形险峻的大山深处,在终年积雪的自然环境下,一家三人,34年坚守“高原孤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肯定了玉麦群众守边固边的感人事迹,极大的鼓舞了西藏人民,高度概括了爱国守边、忠诚奉献的“玉麦精神”。玉麦人守护的不仅是一片土地,更是一种精神;造就的不仅是美丽家园,更是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这一精神得到西藏各族人民的认同。而后卓嘎、央宗姐妹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成为西藏地区进入国家层面的又一典型事例,使“玉麦精神”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流传和赞扬。“玉麦精神”源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西藏化延续, 是“老西藏精神”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具体化,是“老西藏精神”在人民群众视域下的提炼。培育与弘扬“玉麦精神”,就是在丰富“老西藏精神”,为其注入新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时代变迁,但世世代代留下的精神力量值得永远传承。张贵荣、孔繁森、李素芝、修筑川藏公路的烈士、卓嘎、央宗姐妹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感恩祖国的政治品格,体现了献身边疆、热恋国土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伟大中国精神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优秀品质。他们就是“老西藏精神”的生动缩影和时代呈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老西藏精神”一直在路上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时,西藏要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确保西藏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完成好各项工作安排,最根本、最雄厚的力量源自西藏人民,西藏各族人民必须具备追求一种为实现家园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奋斗精神和动力之源,而此时弘扬“老西藏精神”是符合当下西藏发展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对“老西藏精神”的新时代注解,不仅阐释了党的治藏方略、为未来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发出号令,要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的践行者。走复兴之路必定会涌现一批彰显“老西藏精神”的先进人物,“老西藏精神”也必然会融合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弘扬“老西藏精神”方面,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中。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为了西藏的发展进步,不仅要加强与艰苦客观环境斗争的能力,还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守护坚定的信仰,深刻领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推动西藏的经济社会飞跃式发展,任务艰巨,特别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更要加强与分裂势力、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的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西藏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充分发挥团结民族的精神力量,带领各族同胞维护国家安全与民族团结。 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迢迢复兴路,熠熠民族魂。无论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愿景,还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都为“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沃土。“老西藏精神”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和动力源泉,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以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深远影响。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