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手稿本)出版

http://www.newdu.com 2021-01-27 未知 孙振波 曾江 参加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孙振波 记者曾江)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手稿本)近日由长春出版社出版发行。金毓黻先生是20世纪上半叶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尤以研究东北史著称。他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撰写的《中国史学史》,该书不仅是他本人研究著述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史学史研究开创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代表作;自出版迄今,多次再版重印,足见其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学术影响和地位。此次将其手稿影印出版,可再现金毓黻先生撰写修改之印迹,从而可见金毓黻先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心境及思考轨迹,而且相较此前铅印版,某些文字差异、修改痕迹或对今天进一步深入研究金毓黻学术思想、中国史学史具有学术上的参考与启发意义。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手稿本)近日由长春出版社出版发行。 长春出版社/供图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手稿现藏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为该馆重要馆藏。 本网记者曾江/摄
    金毓黻(1887—1962年),原名毓玺,一名玉甫,字谨庵,又字静庵,别号千华山民,书室号静晤。辽宁辽阳人。他一生酷爱读书,“嗜书如命”,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为官、教学、科研,皆与读书、治学、著述息息相关,终成史坛名家,著述等身。他学识渊博,通贯经史,学有渊源,功力深厚,于文学、历史、文字、考古、文献等学科领域皆有所研究,金毓黻曾在其日记中自述:“余治学途径,大约始于理学,继以文学,又继以小学,又继以史学。”金毓黻治史学期间,正值国家民族危难之时,基于忧乡爱国之心,他对东北历史研究倾注颇多,且成就斐然。在他宏富的著述中,《辽东文献征略》《辽海丛书》《奉天通志》《渤海国志长编》《东北通史》《东北文献零拾》《辽陵石刻集录》《东北古印钩沉》《辽海书征》《宋辽金史》等书,至今仍是东北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恰如时人评曰“中夏言东北故实者莫之或先”,实为“中国近代以来东北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与奠基者”。除为东北历史研究的拓荒者之外,金毓黻还以他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底撰写了当时作为大学教材的《中国史学史》,成为中国史学史这一学科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
    金毓黻一生博览群书,笔耕不辍,搜集、整理文献也从未停止,亦如自题“嗜书如命,生死书丛”。金毓黻逝世后,其大部分图书,包括著述、手稿和资料,均于1964年入藏东北文史研究所(今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前身之一)。这些金毓黻先生倾心收藏、历经兵燹而得以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包括古籍线装书、金石拓本、民国时期出版的平装书及其著述手稿、抄本等,其中绝大部分内容皆与东北史相关,现均收藏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他的《中国史学史》手稿本、油印本,还有记录下他最为重要的40年间的读书治学、时世交往等情况的《静晤室日记》手稿亦庋藏其中。
    《中国史学史》是金毓黻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阅金毓黻《静晤室日记》可知,该书始撰于1938年2月,同年11月写就,1938年12月至1939年9月修改、订补。金毓黻于该书导言中曰:“今辑是稿,前无所承,虽有仰屋之勤,难免覆瓿之诮,重以颠沛之余,旧典多丧,即欲详说,实病未能。”金毓黻《静晤室日记》中记录了几十处关于此书的创作思路及写作、出版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撰书之际,既是中国史学史发展的草创期,又值日本侵华的战乱时,金毓黻颠沛之余,其藏书不保,虽是如此,金毓黻还是以他丰富的学识、深厚的积淀、扎实的功底,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30余万字的书稿创作。手稿的字里行间,浸透着金毓黻为中国史学发展所付出的心血、才智,可谓殚精竭虑、费尽心力,令阅者感佩、敬重。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手稿本)近日由长春出版社出版发行。 长春出版社/供图
    关于《中国史学史》一书的内容及体例,金毓黻在该书导言中明确提出“谨依刘、章之义例,纬以梁氏之条目,粗加诠次,以为诵说之资”。“条目”,基本是遵循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提出的“《中国史学史》最少应对于下列各部分特别注意:一、史官;二、史家;三、史学的成立及发展;四、最近史学的趋势”理念进行编排、撰写的,尽量将梁启超所提出的史学史应有的四个方面尽括其中。全书撰述亦以此为序,“史学寓乎史籍,史籍撰自史家。语其发生之序,则史家最先,史籍次之,史学居末”。他认为,“吾国史家,能自造一史垂之百代,实始于司马迁,而成于班固,故吾前撰专章述之。至取诸家所作之史,为之阐明义例,商榷利病,则始于刘知几,而章学诚继之,前之马、班作为史家,未必不能评史,后之刘、章为评史家,亦尝有间于作史,必合而一之,乃得谓之史学”。所以,他在撰述中,又以“马、班二氏作史家之权舆”,“取刘、章两家为评史家之圭臬”,归纳、考证、评述历代史家、史籍,论及、介绍史学之发展。而且,金毓黻还提出,“史学寄于史籍,史籍撰自史官、史家,四者息息相关”,但这些无一不源自史料及史料之整理,故“整比史料,亦属史学之科”。所以,他在撰述中,十分重视史料的考证及史材的引用。故该书更以史料之丰厚、考据之精深,享誉学林。
    金毓黻于《中国史学史》一书中提出了史学分期的问题,1957年再版导言中所述“略分古代、汉魏南北朝迄唐初及唐宋迄清为三期”,而于手稿“结论”部分总括所述时曰“首宜论者,是为史学之分期,愚谓吾国史学可分六期论之”,但实述为五期,后油印本及出版者皆改为五期。第一自上古讫汉初,是为史学创造期;第二则两汉之世,其为史学成立期;第三则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是为史学发展期;第四则自唐讫清末,是为史学蜕变期;第五则为清季民国以来,是为史学革新期,亦即现代三四十年间之史学也。所述五期与所撰十章分别对应,“第一、第二两章所述则创造期之史学也,第三章所述则成立期之史学也,第四章所述则发展期之史学也,第五章以下迄于第九章所述则蜕变期之史学也,第十章所述则革新期之史学也”。而且于分期中将每一时期之特点及相关代表人物及著述皆作以分析、归纳,可见其史学分期见解已十分清晰,应为开中国史学分期先河之代表者。
    关于金毓黻《中国史学史》一书之名,金毓黻先生在其日记中记载,时而称该书为“史学史”,时而称为“史学考”。把“史”写成了“考”,应不是作者笔误,亦如有学者认为的“金毓黻先生实则对《史学考》的命名更为倾心和中意”。今观金毓黻先生《中国史学史》手稿,他原将其分为五册,后装订为四册。在这五册中,第一册内容装订为一、二两册,第二册和第三册内容装订为第三册(手稿在装订时将二、三册装反,第二册封面可见朱笔在“二”字旁写的“三”字),第四册和第五册内容装订为第四册。在这五册中,第一册封面题为“中国史学考”,并于总目前题“中国史学史稿总目”,导言之前全书开端也题“中国史学史稿”;第二册封面题为“中国史学考”;第三册封面题为“中国史学史”;第四册封面题为“中国史学史”;第五册封面题为“中国史学考”。可见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该书还有名曰“史学考”或“史学史稿”之意,与日记所载可相佐证。另外,在其手校油印本中,也有称“中国史学史稿”之处,亦可引以为证。
    
    金毓黻《静晤室日记》手稿现藏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网记者 曾江/摄
    《中国史学史》手稿为纸捻线装,共装订为四册,每册封面皆题“中国史学史”,金毓黻用“千华山馆”绿格稿纸(原五册的封面页用红格纸),以墨笔行书写就,以朱笔圈点,删改之字以墨色为主,间用朱色。全书开本高二十九点五厘米、宽十七厘米(稿纸实宽:外加装订线部分二点五厘米,计:十九点五厘米);千华山馆稿纸框高二十厘米、宽十四点五厘米,半页十行,四周单边,印有绿色单鱼尾;书口下铅印“千华山馆”,中有金毓黻手书“中国史学史”及汉字数字页码。每册书内皆有“辽阳金毓黻收藏图书金石书画之印”朱色钤印。此次整理按装订成的四册列目,分上下两册出版。第三册原误装反的内容已按正序调整。
    金毓黻作为学问大家、历史名人,其著作手稿具有学术资料性、历史文物性之价值。其所撰《中国史学史》自出版迄今虽多经再版重印,但其手稿一直深居馆阁,不曾面世,此次将其影印出版,或可解某些未解之惑、未知之义,除可供学术研究参考外,也具有再生性保护的作用,还可令学人一睹金毓黻先生“风神秀逸”之墨迹。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手稿本)近日由长春出版社出版发行。 长春出版社/供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