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汉简出土于敦煌悬泉遗址,该遗址位于敦煌市与瓜州市交界处。悬泉遗址出土文物众多,主要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文具及简纸文书四大类。简纸文书又以简牍为主,也是其中最具有价值的,出土汉简共计三万五千余枚,其中有字简两万三千余枚。简牍的主要内容为诏书、律令、科品、簿籍等,还有少量古籍残卷。悬泉汉简是继居延汉简后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数量最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汉简。 悬泉汉简的简文整理工作于2000年起开始,由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人文考古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合作编纂,于2019年开始陆续出版,拟分八辑,每辑收录约两千三百余枚简。2019年12月由中西书局出版《悬泉汉简(一)》,分上下两册,分别是彩色图版和红外线版。在此之前,悬泉汉简的简文内容散见于参与考订整理工作的学者发表的论著之中,未有系统完整的收录。目前学界对于悬泉汉简的研究多集中于历史文化层面,对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较少,故本文简述一下悬泉汉简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价值。 一、汉字形体方面 汉代是古文字向今文字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汉字上承小篆以及秦隶,下启今隶乃至楷书,汉简是研究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重要材料。悬泉汉简的出土与整理,无疑为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悬泉汉简有明确纪年的最早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最晚至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这一时期也是隶书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简文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悬泉置的日常工作,有相对正式的行政公文,也有非正式的记录簿。简文呈现的字体复杂多样,其中以隶书为主,草书为辅,且有带明显篆意的字。悬泉汉简时间跨度长达两百年左右,其中的汉字形体留存着大量的从篆书到隶书甚至楷书的演变轨迹。 (一)篆书 王宁在《汉字字体研究的新突破——重读启功先生<古代字体论稿>》一文中指出:“小篆是古文字的末代,隶书是今文字的开端,但它们交接的时代并不是很短的时间,而有一个较长的过渡带……篆书与隶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并行,隶书的初期尚含篆意,直至东汉碑刻隶书,尚有一些部件仍是篆体部件。”悬泉汉简非一时一人所写,且处于字体演变的过渡时期,隶书并未完全成熟,异体字也大量存在,有的字既有篆书的写法,也有隶书的写法,还有处于过渡阶段的半篆半隶的写法,也有不少字形,虽已经不具备篆书的典型形态,但仍保留有较为明显的篆意。 下表所选取的汉简字形,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篆意:一是延续篆书的位置关系及轮廓构架,如“五”字与小篆字形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已具有隶书扁平的体态特点;二是保留篆书的部分构件,如“斛”“教”等,保留的构件延续篆书中的象形意味;三是部分笔划保留了篆书用笔圆转的特点,如“敦”“坐”等字。悬泉汉简中篆字及带有篆意的字占比较低,这也印证了汉隶在这一时期已渐趋成熟。 表(1) (二)隶书 悬泉汉简中常用书体还是隶书,这一时期的隶书处于古隶向八分演变的阶段,已初步体现出成熟隶书的特征。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敦煌、居延等地发现的武帝晚期到宣帝时代的简上,可以看出八分逐渐形成的过程……至迟在昭宣之际,八分就已经形成了。” 悬泉汉简中隶书从古隶向八分演变的特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态特征趋于扁平,甚至出现趋向于楷书的方正体态,如“泉”“置”等字,字形扁平规整;二是具备八分体波磔的特点,用笔有明显的顿挫意味,向右下方的斜笔已经有明显的捺脚,收尾处略微上挑,如“光”“夫”等字,撇画也有这种笔法,如“刀”字,另外横画出现微波起伏之势,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起笔顿仰,收尾上挑,如“立”“要”等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悬泉汉简中出现竖笔的有意拉长,一般位于简的末尾以及段落中间,字形整体细长,露锋收尾,如“年”“行”等字,呈现出不拘一格的艺术特征。 (三)草书 启功的《古代字体论稿》指出“我们看到出土的两汉的,包括王莽时期的木简,草书的不少,但都是些军书、账簿等等。那些书籍类的和郑重启事问候的简牍,仍是汉碑字样的隶书。可见汉代草书一直当做起草的、非正式的字体,是私用的字体。”悬泉汉简中多数简文属于记录性质的资料,甚至有部分简文是书写人员的习字简,因此书写具有随意性,草率、简化现象普遍。草书作为一种辅助性字体,基于快速书写的要求,在悬泉汉简中的使用频率仅次隶书。 悬泉汉简中的草书是隶书简化的变异字体,是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属于草书发展的初创阶段。下表所选字形的草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连笔,如“恐”字的构件“心”连为一笔,属于笔划间紧相连接的实连,“印”字属于构件之间游丝的虚连;二是笔划构件的省简,如“有”“里”字省略横笔,“当”字省略构件“口”;三是构件字形的轮廓化,如“足”字的下部分只保留轮廓,“事”字保留了字形的整体轮廓,而对于笔划线条不加以细致书写;四是构件的符号化,使用特定成系统的简单符号,代替相对复杂的构件,如“吾”“言”的构件“口”用三点代替,“留”字的上半部分用代替。这种简化符号的固定使用,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书写速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后世认读的难度,需要系统的学习和记忆才能掌握。 (四)简化字 现行简化字部分来源于经过楷化的草书简化字,在悬泉汉简中就已经出现了现代简化字的草书字体。悬泉汉简中的草书简化字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整字简化,如“麦”“来”“乐”等字,与现行简化字写法相同;二是偏旁构件的简化,如“谓”字的偏旁“言”使用代替,简化字偏旁中的“讠”,就是草书中简化符号的延续使用,再如“时”字的构件“寺”已经简化成“寸”。悬泉汉简中汉字简化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是快速书写要求下草书使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当时书写简化形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二、语言方面 悬泉汉简是悬泉置记录日常工作的资料,使用当时的口语,基本能反映出当时语言使用的情况。根据简文内容可以探讨当时西北地区汉语的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情况。现就其中的量词使用情况作一简单分析。 量词是汉语重要的语法特征之一,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开始出现,到汉代时,量词的发展开始走向成熟。悬泉汉简的简文细致的记录了人员出入及调配、货物的买进卖出、文书的上传下达等情况,并一一注明了数量的多少,使用了相当丰富的量词。对悬泉汉简中的量词进行整理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汉语量词发展的认识。 由于悬泉汉简的简文尚未完全公布,现依据已公布的《悬泉汉简(一)》进行整理研究。经初步统计,《悬泉汉简(一)》中总共有一般量词 17个,度量衡量词 15个。下文就悬泉汉简(一)中出现的量词进行举例说明。 (一)一般量词 1.封 用于诏令书信等。如: (1)凡出书千七十六封(Ⅰ90DXT0110③:5) (2)敦煌太守上书一封 (Ⅰ90DXT0109S:21A) 2.编 用于编成册的兵簿等。如: (3)兵簿各如牒一编(Ⅰ90DXT0109S:119) (4)谨移兵簿一编敢言(Ⅰ90DXT0109S:218) 3.合 用于盛物器具。如: (5)酒樽一合(Ⅰ90DXT0109②:6) (6)出钱六十笥三合(Ⅰ90DXT0111②:70) 4.束 用于可捆扎的茭、葵、葱、韭等作物。如: (7)定作九人得茭二千二百五十束(Ⅰ90DXT0114③:32) (8)出钱六十葵廿束(Ⅰ90DXT0116②:92) 5.匹 用于马、牛等牲畜,也可用于布帛。如: (9)出钱四千四百卌买帛十二匹(Ⅰ90DXT0112②:115) (10)十二匹传马(Ⅰ90DXT0111①:8) 6.两 主要用于车辆,也可用作衣物。如; (11)取民牛车二两(Ⅰ90DXT0109S:2) (12)羊皮裘一两 (Ⅰ90DXT0114③:66) 7.乘 用于马车。如: (13)用乘车六乘(Ⅰ90DXT0109S:116) (14)出传车三乘…(Ⅰ90DXT0112②:41) 8.具 用于成套的器具。如: (15)铜一具(Ⅰ90DXT0110①:53) (16)未还屏泥一具(Ⅰ90DXT0112①:42) 9.枚 用于鸡、鱼等,还可用于臿刃、车锥等器物。如: (17)买臿刃二枚(Ⅰ90DXT0111②:16) (18)使者二人用鸡四枚(I90DXT0109S:42+81) 10.头 头的用法和枚类似,既能用于动物,也可用于器物。如: (19)买鱼十头(Ⅰ90DXT0112③:65) (20)伏兔两头,柅两头(Ⅰ90DXT0110①:53) 11.只 一般用于鸡、鱼等动物,同时也可用于箸这样的实用器具。如: (21)出鸡一只(Ⅰ90DXT0112③:116) (22)箸十五只(Ⅰ90DXT0114①:116B) 12.朐 《说文解字•肉部》:“朐,脯挺也。”本义是条状干肉弯曲的一端,由此引申用作用来计量脯一类的干肉。如: (23)牛肉十斤脯三朐(Ⅰ90DXT0110①:110) (24)善脯二百朐(Ⅰ90DXT0112②:140) 13.领 用来计量有领的衣物。如: (25)赏买绛襜褕一领(Ⅰ90DXT0114②:33) (26)官练複袭一领(Ⅰ90DXT0114③:66) 14.张 用于帷幕、床等物品。如: (27)邑左昌受啬夫二丈帛帷三张…(Ⅰ90DXT0114①:2) (28)堂上置八尺床卧一张…(Ⅰ90DXT0114①:112A) “张”作量词最早用来计量弓弩,后来发展到计量平面物体。之前的研究认为两汉时期“张”仅用作计量弓弩,先秦时出现用于计量帷幕的用法,两汉时期未见此用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再次出现,出现断层。悬泉汉简中“张”用作计量帛帷以及床等,可补史料之不足。 15.岁 悬泉汉简中多用于记录马的年龄。如: (29)白牡左剽齿八岁,高六尺三寸(Ⅰ90DXT0110①:29) (30)置牛墨特十二岁(Ⅰ90DXT0111②:17) 16.人 人是汉语中最早使用的量词之一。如: (31)斥候家属从者凡十四人(Ⅰ90DXT0109②:57) (32)御九人(Ⅰ90DXT0110①:114) 17.口 用于人口的计量词。如 (33)其户十四口卌九(I90DXT0109S:171) (34)其户三口八住屋(Ⅰ90DXT0114③:61A) (二)度量衡量词 1.面积单位 主要有“亩”“顷”,一般用于计量田地面积。如: (35)敦煌乐世里莫同田五十亩(Ⅰ90DXT0109②:4A) (36)豤田一顷(Ⅰ90DXT0110①:30) (37)宜禾里公孙益有田一顷四亩 (Ⅰ90DXT0109②:18A) 2. 长度单位 主要有“寸”“尺”“丈”“里”,其中“里”是距离单位。如: (38)高六尺半寸,名曰杨骆(I90DXT0109②:40) (39)二丈直千一百卌…(Ⅰ90DXT0112②:134) (40)马有刺阳三百里所言者目三(Ⅰ90DXT0112①:6) 3.重量单位 主要有“分”“钱”“两”“斤”“钧”。《悬泉汉简(一)》中“斤”是最常见的重量单位,“钧”“分”“钱”“两”使用次数较少。如: (41)金二两…(Ⅰ90DXT0111③:4) (42)…勺药各二分薑桂各一分(Ⅰ90DXT0112①:57A) (43)十分爲一钱(Ⅰ90DXT0114①:228) (44)牛肉十斤(Ⅰ90DXT0110①:110) (45)百卌牛二钧(Ⅰ90DXT0109S:47) 4.容量单位 主要有“斛”“石”“斗”“升”。另外还有“大石”“小石”这样的区分。如: (46)入积麦小石廿七石五斗(Ⅰ90DXT0109③:20) (47)正月出梁米一斗八升以食(Ⅰ90DXT0109S:220) (48)入田租小麦七斛(Ⅰ90DXT0108②:19) 悬泉汉简的整理公布,是近些年出土文献整理工作的重大成就,为研究汉代的语言文字的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以上简单论述了悬泉汉简中的字体类型以及量词的使用情况,悬泉汉简所蕴含的丰富的语言文字现象,还有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