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文学期刊 《安徽文学》 《安徽文学》是安徽省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面世于1959年1月。在此前后,它曾历经7次更名,3次停刊、复刊,在艰难曲折中风雨兼程,一步步地走来,至今已70余年了。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安徽的大地上,以长江为界分别设立皖北、皖南两个行政区。 1949年12月7日,皖北地区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以下简称皖北文联)筹委会在合肥成立。 1950年6月9日,皖北文联筹委会在《皖北日报》上开设“皖北文艺”副刊,每周一期,一个整版。这个文艺副刊的创办,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发表、阅读文艺作品的园地,成为《皖北文艺》期刊的雏形,也为《皖北文艺》期刊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0年11月,皖北文联主办的《皖北文艺》杂志正式创刊,右翻式,32开本,月刊,以卷期编号,刊名字体为集纳的鲁迅先生手迹。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皖北、皖南行政区。原由皖北文联主办的《皖北文艺》,改为《安徽文艺》杂志,1952年9月1日在合肥正式创刊,标志着安徽省级文艺期刊的正式起步。 新创刊的《安徽文艺》为月刊,以年月编号,仍为右翻式,32开本,刊名字体亦为鲁迅先生手迹。1956年1月改为左翻式,出版至当年6月。 1956年7月1日,为增强地域概念和文学特色,《安徽文艺》更名为《江淮文学》,仍为月刊,32开本,刊名字体仍为鲁迅先生手迹,只是重新编排总期数。1957年1月,改为16开本,仍为月刊,启用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刊名。1958年10月起,为适应“大跃进”形势,《江淮文学》缩短刊期,改为半月刊。 1959年1月1日,《江淮文学》正式更名为《安徽文学》,昭示着一本文学期刊的全新亮相。《安徽文学》顺延了《江淮文学》的总期号,仍为16开本,上半年仍为半月刊,从7月出版的第13期起改为月刊,刊名为美术体。1959年2月,启用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安徽文学》刊名。 1962年1月起,因经济困难,《安徽文学》改为双月刊,以减少刊期的方式来渡过难关。 1963年1月,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安徽文学》恢复为月刊,开本改为24开,启用安徽著名书画家童雪鸿题写的刊名。 1964年12月1日,《安徽文学》出版了当年第12期(总第141期)。这期的第145页,刊登了编辑部的一则启事,告知读者:“本刊自1965年1月起暂时休刊。”谁知这一暂时休刊竟长达7年之久。 1972年5月,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 周年,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安徽省文化局举办征文活动,《安徽文学》以《征文作品》的名义复刊,出版了4期,9月又以《安徽文艺》的名义试刊了4期。1973年1月起继续试刊4期后,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从1973年第5期开始,《安徽文艺》正式出版,为16开本,月刊。 1979年7月,恢复《安徽文学》的刊名,重新启用童雪鸿题写的刊名,并由安徽省文化局移交安徽省文联主办,标志着《安徽文学》踏上了一段新征程。 1984年1月,为淡化地域观念,扩大市场份额,《安徽文学》更名为《文学》。经过两年的运作,改名的效果并不明显,于1986年1月恢复《安徽文学》刊名。 1987年12月,在报刊调整中,《安徽文学》与《清明》合并,《安徽文学》出版最后一期。自1988年1月起,《安徽文学》刊名消失多年。 1992年4月,利用《百家》的刊号,《安徽文学》以《大时代文学》的名义复刊。 1999年1月,《大时代文学》与《诗歌月刊》合并,《大时代文学》刊名亦不复存在。 2000年1月,《安徽文学》再次复刊,从此再未改名、停刊。 2011年,已跨过一个甲子的《安徽文学》全面改版。2013年以后,又经过多次改扩版,变得愈发厚重、大气、精彩,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70年来,《安徽文学》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走过了70载风雨历程,发表了大量名篇佳作,见证了新中国文学尤其是安徽文学的发展,成为安徽刊龄最长的文学期刊,在如今全国的文学期刊方阵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