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青花瓷上“吉庆有鱼”

http://www.newdu.com 2021-03-15 未知 胡剑明 参加讨论

    图1 晚明瓷画
    图2 元代至明初瓷画
    图3 明宣德—正统年间瓷画
    图4 明成化瓷画
    图5 明万历瓷画
    图6 元代瓷画
    图7 明嘉靖—万历瓷画
    图8 清康熙瓷画
    图9 明嘉靖—万历瓷画
    图10 清康熙瓷画
    图11 明万历瓷画
    图12 清康熙瓷画
    图13 明嘉靖—万历瓷画
    图14 明嘉靖—万历瓷画
    图15 晚明瓷画
     
    ■江苏南京 胡剑明
    百姓人家,每到腊月,农历除夕前,会在秤钩上挂一条鱼,方言曰:“秤”“剩”“鱼”“余”谐音,秤(剩)、鱼(余),年年有鱼也,就成为人们为了在年关时,讨个“好兆头”的首选口彩。快过年了,笔者近日与老画家岳先生逛南京收藏品市场,见到许多有“年年有鱼”“吉庆有鱼(余)”“渔家乐”的古瓷片。
    我们知道,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可谓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口语之一,若用图画表示,则可看作是传统吉祥符号。岳老说,瓷图中要有莲花或莲藕,还要有鱼,即“莲连有鱼”。这是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说事业和生活美满自在。(图1—图6)
    去年,在景德镇窑工李佩秋的展品柜里,见过一件“渔家乐”的器花瓶,有残口,系清乾隆时的藏品,上面题有一首诗:“瓷上写得渔家乐,鱼跳龙门又上桌。锦衣玉食年年是,平安健康最富足。”另外,民俗“岁末祭祖”中也讲究供鱼,取告慰先人“年年有余”之意,也是民间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之后的“渔家乐”“垂钓乐”等图画,总被明清时期的工匠们较多地使用在青花瓷坯上(图7—图15)。
    《集邮》史料载,在古代,鱼还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唐代诗人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咏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相传,在更早的时候,人们以绢帛写信,把信装在真鲤鱼腹内,传给对方,称之“鱼笺”。汉代蔡邕,作有一首乐府诗描写这样的信件:“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现在想来,真有情趣。因此,又有“鱼素”的美称,并形成“鱼传尺素”的文学典故。隋、唐二代,朝廷颁发有一种信符,符由木雕或铜铸成鱼形,时称“鱼符”“鱼契”,由于要把传递的信息书写在符上,所以又称“鱼书”。使用此符时,把它剖为两半,双方各执半边鱼符,以备双方以符契合,作为凭信。宋时,为了显示使用者的高贵身份,也有以黄金原料制作的鱼符,清代有瓷制的鱼符。
    历代民间过年期间,以鱼为主题,“鱼”文化活动很多,有鱼灯、鱼舞以及和鱼有关的诗词书画。鱼灯多见于年节灯会、谜会,在烛光闪闪中,鱼也鲜活可爱。南朝梁元帝萧绎曾做《对灯赋》称赞它:“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冠有鱼字的佛教器物名称有“鱼鼓”,就是我们俗称的“木鱼”,僧侣诵经时,有节奏地敲打“木鱼”令人静心。到了清后期,在一些陶瓷工坊,开始有了陶瓷制的仿型“木鱼”,这其实已经是象征性的摆件了。
    船家吃鱼也有说头。据《汉书》《晋书》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八年,河鱼大上,刘向以为近鱼孽也。”“魏齐王嘉平四年五月,有鱼集于武库屋上,此鱼孽也”。这里所说的“鱼孽”,其涵意包括吉凶、正反两面。古人把鱼的某些异常现象附会若干事物,可以说,给鱼平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所以,长年以打鱼为生的船家,必须每天煮鱼为食,吃鱼,似乎是要把“鱼孽”消除,这是“除凶”的意思。
    其次是,把“鱼”尊为吉祥物。据说我国东北朝鲜族,他们每到清明节,食用的“明太鱼”就有故事。说“明太”本是一位老农的名字,从前东北沿海闹过一次旱灾,有位叫“明太”的老农带领乡亲们去捕捞一种海鱼,用来充饥,鱼为黑色,尺把长,经盐水卤过晒干,可以贮存,取“有余”之意。在我的老家山东,也有一说,就是所谓“鸳鸯鱼”,它是由白色的桂鱼和红色的赤鱼,一颠一倒,放入瓷盘中,慢火清蒸烹成,出锅后红白分明,咸香鲜嫩。这样的佳肴常常作为婚宴上的主菜,象征新婚夫妇恩爱久久。浙东一带,还有“鱼余”的婚俗,新嫁娘下花轿时,随手把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谐音“童子,”新媳妇撒它,也叫“鲤鱼撒子”,说是鲤鱼产的卵子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强,寓意“子孙满堂”。
    其三是,把“鱼”解意为“生活多鱼趣”的吉祥物。苏绣非常有名,其代表作有《鱼戏莲》,就是旧时女性为丈夫或情人刺绣的兜肚。莲不仅外表惹人怜爱,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高洁品质为文人墨客所赞颂。鱼,向来是富余的象征,而两条鱼则有“好事成双,双喜临门”之意。鱼戏莲叶间,又有连年有余、和谐恩爱等多重寓意。“鱼戏莲”则比喻夫妻恩爱,因莲蓬多子,继而“连(莲)生贵子”。《古今戏考》载,“鱼戏莲”是一种传统舞蹈,两盏鱼灯与一盏莲灯共舞,这是一种社火鱼虫灯舞。每盏鱼灯一盏莲,由两名男童操持,莲灯由一位姑娘表演,抑扬配合,反复穿梭。该舞在清光绪四年间由湖北传开,后来流传于西安灞桥区水流乡,至今不衰。
    此外,明清以来盛行的《八宝图》,“八宝”之一的“玉鱼”(在瓷器上叫“瓷鱼”),因为谐音的缘故,被人说成“吉庆有鱼(余)”,象征着年景好、丰衣足食、昌盛久久。这类古物,除了玉质、陶瓷,还有汉代的铜洗,它的底部绘有双鱼,侧面题有“大吉羊”字样。古代的织锦图案,也有一种装饰着美丽的双鱼,彩鳞花纹,人称“鱼鳞锦”,可惜现在难再一见。
    正如青花瓷上的“渔家乐”,岳先生诵道:远山近水连天宇,鸭飞鹭叫唱春曲。满目尽白帆,绸拉鱼蹦船。中午开酒宴,鱼焖蒸白饭。望海吸枝烟,浪波吟佛仙。明代画家唐寅的诗:世泰时丰刍米贱,买酒颇有青铜钱。夕阳半落风浪舞,舟船入港无危颠。烹鲜热酒招舍己,沧浪迭唱仿扣舷。醉来举盏酹明月,自谓此乐能通仙。遥望黄尘道中客,富贵于我如云……
    面对我们所见的古瓷片,南京八秩画家岳鸿武随口说出许多与“渔家乐”有关的古诗句,令人佩服!岳先生说,人们喜闻乐见的鱼物图,还有类似“鱼”字口彩的,还有“金玉满堂”等,每年的这时候,先生都要画许多,赠送画友、瓷友。画面多是红金鱼、荷花,家家得利、年年有余、连年大吉、莲花莲藕、莲连有鱼、鲢鱼桔子……
    送鼠迎牛,渔乐有鱼,年年有余,古瓷片让我们从中得了鱼趣,也得到美好的祝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