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民俗学认同研究势必对虚拟社区予以更多关照。其中,青年男性体育社区虎扑凭借对黑话的构拟,确认了虎扑jr的身份认同,形塑了虚拟社区的文化性格。虎扑黑话分为篮球话题型、外部记忆型、内部生活型、约定俗成型四类,其制造过程取决于娱乐动力、嫁接动力和语境动力,同时虎扑公司也深度介入其中。在黑话的反复叙说与制造中,虎扑的社群感油然而生,虚拟社区的历史记忆得以巩固传承,一个有温度的“江湖”更显真切。在没有物理边界的网络空间,虚拟民族志应接续传统民族志的社区认同研究,关注网络社群中的民俗认同。 关键词:虚拟社区;虎扑黑话;认同;社群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社会的崛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事实。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3%。在这场悄悄来临的革命中,“每一个拥有智能手机之人都在日益面对一个全部在互联网之中生活的图景”。对研究者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费孝通曾说:“人文世界,到处都是田野。”钟敬文也说:“人们生活在民俗里,好像鱼儿生活在水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民俗学应对“网络”这片田野予以更多关照。而面对开阔且汹涌的网络世界,如何“做田野”、“搞民俗”,则需要不断尝试与反思。“由于互联网所构筑的网络环境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生活空间,网络中匿名的沟通不同于现实社会中的互动,基于真实的人和社区且与被研究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传统研究方法在适用性上面临质疑。”因此,网络民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探寻“虚拟民族志”与“传统民族志”之间的接启点,进而在对网络民俗事象的考察中,思考民俗学基本问题。 民俗的认同问题历来受到学界重视。通过对17位学者的“对读”研究,王德刚指出:“民俗是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意识基础,是地方识别、民族识别、国家识别的文化标志。”在网络时代,虚拟社区的大量涌现为民俗学认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许多虚拟社区突破了传统血缘、地缘、业缘、学缘的限制,呈现出以趣缘为核心纽带的新面貌,如豆瓣、IT之家、懂球帝、虎扑等。这些社区的成员们在交流实践中遵循特定的内部规则,形成了鲜明的社区风格,是网络世界中一抹亮丽色彩。然而,其中的话语究竟如何构建与维系成员、社区共同体的认同——“民俗认同”?没有了物理边界,虚拟社区是否还算“社区”?传统民族志的社区研究蔚为大观,虚拟民族志研究当如何汲取其中营养,以落实“飘渺”的网络研究? 面对网络世界的虚拟社区,关注其“行话”、“黑话”有助于回答上述问题。在此,笔者将对虎扑社区中的“黑话”现象进行探微。虎扑社区是一个以篮球迷为主体的垂直体育论坛,社区成员在日常互动中形成了许多反复使用的话语模式,他们自称其为“黑话”。在交流实践中,这些黑话也成为虎扑公司认可的内部知识。 一、神秘黑话在虎扑 如果你从未涉足过虎扑论坛,那么当你第一次在手机上打开这个红底白字的APP时,一定会产生如下困惑:我是谁?我在哪?这都是啥?谁是“卢度”,为什么论坛里到处都是他?格林公式又是啥,是数学公式还是物理公式?为什么整个虎扑都在替自己的朋友问问题?一眼望去,帖子里不是我朋友,就是我亲戚,要么就是我舍友?为什么谈论感情的时候,下面评论有那么多“高铁很晃”、“平头哥”、“突变”,这都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篮球论坛,他们为什么不好好聊球呢,动不动就回一个“相信过程”敷衍了事? 其实这些都是虎扑黑话。黑话又称行话、隐语、秘密语,是某一群体内部特有的民俗语言现象。它在不同的时空、行当也被称作“切口”、“春点”、“锦语”、“市语”、“杂话”等,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它们的功能是实现或强化区隔,令外人费解。黑话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古已有之,清人翟灏的《通俗编》对“不相通用”的市语进行了记录,而对黑话的学理分析在民俗学发轫期就已出现。本文的虎扑黑话虽然在时空语境上同过去的秘密语有所不同,但它同样属于语言民俗,是黑话在网络世界的新样态。钟敬文指出,语言民俗既是民俗的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民俗现象。在调查研究时,可以“选择一个使用共同的语言并在民俗现象的其它方面也基本上具有同一性的社区作为调查点,在这个区域内搜集民众口头流传的语言现象,把它记录、描述下来,通过观察、访谈以了解语言现象与民众生活的关系,并结合这个社区的文化背景及其与宏观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关联,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解释。”换言之,虎扑黑话的研究必须重视其发生语境——虎扑社区,且不能忽视线上与线下、现实与虚拟之间的一体性,要对成员的社会背景予以关照。 虎扑是一个以篮球迷为基础的垂直体育网站,拥有1.5亿PC端日均访问量,6000万APP装机量,5500万月均活跃用户,以及每天超过80万的发帖量,号称“中国第一体育论坛”。其中,网友的发帖、评论、回复、点亮、举报等行为主要集中在两大板块:湿乎乎和步行街,前者是篮球交流区,后者是生活交流区。自2004年虎扑创立以来,篮球区就是虎扑网友们交流的主要场域,围绕着篮球赛事与球员新闻,他们在这里发表言论、抒发情感、结交朋友,并为自己心仪的主队或球星与其他队球迷展开争论,争夺话语权。随着虎扑用户的增多与群体认同感的反复确认,以及虎扑公司对增强用户粘性这一战略需求的不断强调,篮球社区开始“日常生活化”,反观自身、分享生活的步行街变得日益重要。“如果个体再生产出社会,他们就必须再生产出作为个体的自身。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界定为那些同时使社会再生产成为可能的个体再生产要素的集合。”在步行街,网友通过分享自己的感情经历、人生际遇、生命体验、疑难困惑等日常经验,构建了风格鲜明的自我身份,并给虎扑贴上了同样风格鲜明的社区标签。 在外界看来,虎扑是大型“直男”聚集地,里面都是些爱好低俗、不解风情、低情商、自以为是的“钢铁直男”。这样的评价固然偏激,但也有其合理之处,因为虎扑社区成员在社会身份上表现出高度的同构性。根据大数据统计,虎扑有95.4%的成员都是男性用户,其中八成是30岁以下的小伙子。这意味着虎扑的社区风格带有鲜明的青年男性亚文化印记,符合“钢铁直男聚集地”的社会期待。显然,这些“大小伙子”有着旺盛的荷尔蒙和相近的趣味:篮球和女性。在线下生活,这些话题的讨论与荷尔蒙的发泄往往有诸多顾虑,而相对匿名、更为开放的线上世界则要自由许多。因此,虎扑的交流实践绝不是看球评球那么简单。网友们一边臧否球星、展开论战,一边吐槽感情,相互慰藉,还不时举办“女神大赛”,通过投票给女明星排名。可以说,虎扑构建了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的趣缘圈子,演绎出异彩纷呈的“趣缘文化”。其中,就有以黑话为代表的语言民俗。虎扑网友作为趣缘共同体,是黑话的发明者、享用者与传承者。 然而,不是谁都有资格成为虎扑网友,虎扑自有其准入门槛与社区规范。虎扑公司logo的亮点设计是在“HUPU”的“U”和“P”之间内嵌了“jr”两个字母,而jr正是虎扑网友的自称,意思是“贱人”、“家人”。在虎扑,网友是jr,共同体就是jrs。对于一名青年男性来说,想要成为jr,除了需要喜爱运动,掌握相关知识外,还需要熟稔虎扑的答题机制与小黑屋机制。答题机制是进入虎扑的第一道关卡,想在虎扑发帖、评论、回复、点亮、举报,都必须先通过答题测试,题目内容多为NBA冷知识和言论规范,通过较为困难。正是这一举措区分了浅层用户和深层用户。答题通关后,要想在虎扑长期安身,还需要通过小黑屋这第二道关。“关小黑屋”指虎扑对于违反社区规则的网友施行的封号处理。在虎扑,发表挑衅辱骂言论、无聊信息、重复信息,挑口水战都算违规。一旦被人举报或被管理员发现,账号就会被严格封禁,并由版主“篮球社区小助手”发帖公示。该举措为虎扑留下了符合社区规则的用户。笔者刚进入虎扑时,就曾因言辞激烈,挑口水战被关过两次小黑屋。 可见,虎扑jr是掌握体育知识,并遵守社区交际规则的青年男性趣缘共同体。虎扑社区虽然是虚拟社区,但也有着明显的空间边界。关于社区的定义不下百种,但总结起来,社区就是“一定地域内的人群共同体”,包括居民、关系、空间、文化四个基本要素。其中的空间,不是纯粹物理性的空间,而是被社会活动、社会文化要素所建构和浸透的空间。以此观之,虎扑社区是一种新的社区形态,它以趣缘为核心纽带,成员共享着趣味、资源、规则与感受。这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带有对滕尼斯所描述的理想社区生活的回归意味。拥有鲜明网络身份的虎扑jr是一种特殊的“民”,而黑话就是虎扑的社群民俗,也是“小群体内的艺术交际”。 上文勾勒了黑话的发生语境与实践主体,下面将直面黑话进行分析。吊诡的是,虽然虎扑明令禁止挑衅言论及重复信息,但黑话恰恰具备这些特点。而公司非但没有打击黑话,反而将其作为一张名片向外推广,不仅官方总结经典黑话,还在商城销售黑话文化衫,甚至在自己的办公大楼制作了一面“黑话墙”。根据jrs的使用惯习和虎扑官方总结,其代表性的黑话有: (一)常见于帖子标题:1.贝弗利;2.总统山;3.我朋友;4.我同学;5.我亲戚;6.终于轮到我了;7.什么水平;8.理性讨论;9.不吹不黑。 (二)常见于篮球话题:10.集锦.mp3;11.偷分;12.税后得分;13.纯板;14.希币;15.ABCDE;16.无球组织;17.冷手硬打;18.面框背打;19.卢度。 (三)常见于情感话题:20.高铁很晃;21.平头哥;22.突变;23.大可乐大雪碧;24.这雨量,不及我眼里一分;25.我是个好人;26.我没上过学;27.感冒药里有安眠药;28.你们当时在忙吧。 (四)普遍适用:29.意大利炮;30.我全都要;31.把天赋带到;32.我尿黄;33.空格体;34.格林公式;35.约基奇公式;36.西蒙斯公式;37.相信过程;38.我反对这门亲事;39.家产百万可敌国;40.前途光明专升本;41.怎么还偷看呢;42.就他妈你叫夏洛啊;43.这谁顶得住啊;44.不装了,我摊牌了;45.我一进来就看到;46.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