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陈荩民 一九一九年五月七日,在各界声援下,被捕学生获释。图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返校后,受到热烈欢迎。被抬举者左起:唐英国、赵允刚、薛荣周、初大告、向大光、杨明轩、王德润、陈荩民。 2019年8月2日,在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之际,笔者曾专程去北京市海淀区阳春光华家园的陈荩民儿媳妇陈宁蒙女士家拜访,较为详细地了解到五四运动先驱陈荩民先生的事迹。 投身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游行学生火烧曹汝霖住宅,北京高师练过武术的学生匡互生和身材高大的同乡陈荩民一起冲入曹宅。大批军警开始大肆逮捕学生,被捕者32人。 1919年5月7日,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声援下,北洋政府不得已将在五四运动中被捕的32名学生全部释放回校。当时北京高师校长陈宝泉找陈荩民谈话,为了避免他再次被传讯或被捕,建议他立即更改名字。于是,当时还名叫陈宏勋的他将名字改为陈荩民,意思是尽忠于国家和人民,后来一直沿用此名字。五四运动以后,陈荩民当选北京学生联合会副主席,抵制日货全国联合会主席。1920年夏,陈荩民由北京高师毕业,留校任高师附中数学教师,兼任北京高师会计课主任。 陈荩民1895年出生在浙江省天台县城内,家住城隍殿(老城关一小)附近。他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父母亲靠经商开店维持生计。陈荩民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优秀。1915年毕业于天台县立中学。次年8月以优异成绩考取当时公费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即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在高师读书期间,陈荩民积极参加学生自治组织,与比其高一年级的匡互生等成为好友,共同成立了“平民教育社”。陈荩民一直怀揣爱国之心,时常表现出忧国忧民思想。他认识到当时中国国力衰弱,任由列强侵入掠夺皆因教育落后。他立志走一条学习西洋现代教育、实现教育救国强国的道路。 1921年,陈荩民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生。抵达法国后,他先在里昂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当时中法教育会中方秘书长褚民谊盗用留法学生公款购买一台高级钢琴并以私人名义赠送给一位法国官员,引起许多留法中国学生的公愤。 陈荩民对此深为不满,找褚民谊当面责问,争执之下盛怒的他打了褚民谊一巴掌。褚民谊由此对陈荩民怀恨在心,以莫须有的理由拟遣送陈荩民回国。陈荩民得知消息后,逃离里昂到了法国南部的底雄城。在底雄大学理学院追随数学家庞加莱之子小庞加莱教授学习数学。1925年他取得了底雄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高师数学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期间,陈荩民认识了时为北京高师学生的阎振玉,两人产生了爱情,结为终身伴侣。 1927年,陈荩民受聘当时校址在上海真如的暨南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举家南迁上海。后来,他任大夏大学数理系主任、教授,并在复旦大学等兼任教授。他一边认真教学,一边著书立说,编写出版了《非欧派几何学》《算术》《代数及简单数性之研》《微积分测验》等著作,致力于教育救国。妻子阎振玉毕业于北京高师物理系,曾任上海务本女子中学校长,后又任私立上海育青中学校长。 山沟里办大学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陈荩民夫妇不愿在日军统治下工作,冒着纷飞的战火于10月撤离上海,返回故乡浙江省天台县。并将原在上海的育青中学迁来天台县复校。陈荩民任校董会会长,阎振玉任校长。 他们先是在城西后坦信行寺办起育青中学初中部,随后又拿出了历年积蓄数万元,在友人和天台各界人士的帮助支持下,在离县城不远的玉湖村新建校舍作为育青中学高中部(总部)。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建起了300间左右的房子作为校舍,并聘请各方优秀教师任教。在陈荩民、阎振玉夫妇的努力下,育青中学成功开办并逐步走上正轨。 陈荩民于1939年底被浙江英士大学聘任为数学教授,不久兼任教务长兼工学院院长。陈荩民任教英士大学后,阎振玉和幼小的儿子陈以一仍留在天台。从此,阎振玉全面主持育青中学校务。1941年4月日机轰炸天台玉湖洪,两枚炸弹落入育青中学校园内,造成校舍和教学设备严重毁坏。1941年秋,在平桥热心教育人士的支持帮助下,原平镇集成小学主动让出校舍和课桌凳,创办了育青中学平镇分部。育青中学鼎盛时期,在三门海游和温岭新河都办有分部。管理人员不够,阎振玉的两个哥哥也来到学校参与管理,一个管教学、一个管后勤,他俩管理非常认真严格,师生们戏称“阎罗王”。 1942年底,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将浙江英士大学工学院划出,独立成立北洋工学院,校址设在浙江泰顺百丈口镇,任命陈荩民为代理院长。 在陈荩民主持下,北洋工学院在百丈口镇一处前临小溪、后倚山坡的沙滩地上盖起了简易的木板瓦房作为校舍。在泰顺北洋工学院,陈荩民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他每天黎明起床,洗漱后去后山锻炼约一小时,早餐后在学院处理校务或上课、备课、写讲义,常常忙到深夜。由于泰顺离天台很远,又要绕道敌人后方山区兜一大圈,只能靠步行,单程也要走10天才能到达,几年间陈荩民很少回天台县与家人团聚。 抗战胜利后,内迁的学校按规定应在一年内迁回原地。育青中学上海校舍荡然无存无法回迁,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留在天台,校名改为浙江省天台私立育青中学。 1946年初,教育部下令恢复国立北洋大学,陈荩民就任北洋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兼任北平部主任。后北洋大学北平部并入北京大学工学院,陈荩民遂专职在天津北洋大学工作。 据陈荩民儿媳陈宁蒙女士介绍,他们家与中共地下党员丁魁梅是亲戚,关系密切,在战乱时曾躲避到丁魁梅家。阎振玉接受丁魁梅等推举出任天台妇女会会长,她请来执教的教师有一些是进步知识分子,他们在城隍巷开设陶熔书店,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救亡,阎振玉都暗中支持。一些进步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遭到追捕,阎振玉将他们隐藏在家中加以保护。 迎接天津解放 陈荩民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思想一直进步,长期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他在北京和天津担任北洋理学院院长和北平部主任期间,经常掩护参加反饥饿反内战运动的学生,利用其知名教授的声望将一些被捕学生营救保释出来。他曾带头反对国民党三青团进入北洋大学,坚决反对国民党在学校进行特务活动,反对他们对进步学生的迫害。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教育部派人来北洋大学策动全校迁往台湾。陈荩民在校务委员会上坚决反对北洋大学迁往台湾,得到众多师生的拥护支持。北洋工学院原院长李书田等少数人撤离学校逃往台湾。当时北洋大学校长张含英不在校内,教职员工公推陈荩民主持北洋大学校务。为了完整地将北洋大学保留下来,保证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陈荩民将数千名师生转移到租界,并组织护校队加强对校园的保护。 1949年1月,北洋大学在陈荩民为首的广大师生合力保护下迎来了解放。陈荩民任北洋大学校务临时委员会主席。4月,经过战火洗礼的北洋大学在原校址开学复课。 新中国成立后,陈荩民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他编写了《高等数学教程》《高等数学基础》等著作和《拉氏变换》《蒙特卡罗方法》《工程数学》《数据处理》《概率论》等讲义,翻译出版了《数值分析》等书。他曾担任高教部高等数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他曾于1973年初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建议为了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应加强数学理论研究,特别是加强薄弱环节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研究,受到周总理的重视。 1950年暑假后,陈荩民离开北洋大学应聘华北大学工学院校务委员会委员兼数学系教授,回到北京与家人团聚。该校后来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就是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1951年9月22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陈荩民于1950年下半年以后一直在北京工业学院任教,直至1981年3月7日逝世,享年86岁,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作者系浙江省天台县政协原主席,现为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