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民族团结共进步】培育新时代民族团结之“花”

http://www.newdu.com 2021-09-22 未知 张伟伟 参加讨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出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十二个必须”,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
    固本培基:坚持党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成了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些“直过民族”实现了“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涌现出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全面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经济民生逐步改善、文化建设成果显著,完成了从传统“老少边穷”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统计,2016年至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三个多民族省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1560万人,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书写了中华民族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共产党兑现了“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铮铮誓言。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才能培根固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多元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我国形成了以“大杂居、小聚居”为特点的民族分布格局,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联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站在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的政治高度,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从多元走向一体、从尊重差异性到增进共同性,使五十六个民族在多元中铸就整体、在整体中百花齐放,共同凝聚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理枝裁叶: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当前,我国正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国内外形势愈加严峻复杂,民族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从国内情况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民族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利用我国民族问题开展制华遏华活动,企图迟滞和打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风险切实存在。从国际情况看,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挥之不去,民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不断影响全球和平与发展,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因民族、种族问题引发暴乱、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新时代,坚持正确把握五十六个民族之间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也要正视共性、增进一体。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摒弃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妥善理枝裁叶,清除病菌;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不同,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打造“风景这边独好”的民族团结模式。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商业大学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