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考古大省陕西,依赖得天独厚的地下遗存,从115万年前的蓝田人遗址,到五六千年前的半坡人遗址,以至周秦汉唐历史遗存,陕西考古一路高歌,一个个大发现举世瞩目,一道道新探索终有大成。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历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中,陕西有13项考古成果入选。9月2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种建荣,围绕“探索历史未知,揭示文明本源,谱写陕西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罗文利介绍,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讲话。一年来,陕西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遵循,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探索历史未知,揭示文明本源,持续加强考古及相关文物保护工作。仅“十三五”时期,陕西省实施了考古项目691项,发掘出土文物3.7万余件(组); 7项考古成果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项荣获“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项目”,2项荣获“田野考古奖”,石峁遗址被评为近十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其中一些重大考古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罗文利对“十三五”期间陕西考古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周原、秦雍城、秦咸阳城、汉唐帝陵等大遗址考古持续推进;栎阳城、天井岸遗址、唐华清宫、一带一路等主动性考古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一些重大考古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南郑疥疙洞洞穴遗址为了解中国南北过渡秦岭地区旧石器晚期人类情况及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证据。 罗文利说,通过对石峁、芦山峁、寨山等重要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距今4300年前的龙山时代,陕西北部已明确出现国家形态,聚落差异悬殊、人群分化明显、等级观念突出,呈现出中国国家起源的陕西模式和进程。杨官寨遗址发现了关中地区乃至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工水利系统,厘清了杨官寨城址雏形,推进了西安城市演变和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发展研究…… 陕西不断拓展考古科学研究思路,建立片区考古基地和文物保护工作站,联合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近10所中外高校,通过考古发掘现场、陶制彩绘保护等4家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力量,开展遥感物探、测定年代和古DNA、同位素分析、有机残留物分析,组织的动物、植物、冶金、陶瓷、玉石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已成为考古新模式。 陕西高度重视文物事业的发展,壮大考古工作实力。全省大部分市和部分县区加挂了文物局牌子,增加了人员编制。省考古研究院加挂陕西考古博物馆牌子,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考古机构;西安、咸阳等市级考古机构也增加编制40余名。西安灞桥区和临潼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空港新城等地新建了一批国内一流考古工作基地,进一步提升了考古工作保障条件。 进一步提高考古科研水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宝鸡市考古所等考古机构引进专业人员30余人,新增副高级及以上职称60余名,整体科研素质全面提高。省内考古机构和西北大学等院校深化合作,考古工作者参与研究生培养,共同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全省考古师资和人才培养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西北大学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获评国家一流专业,考古队伍及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考古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陕西还积极推广“先考古,后出让”的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制度,通过文物资源大数据库等技术,使颜真卿、薛绍等历史名人重回大众视野,也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了依据,取得了良好效果。 周魁英介绍,陕西公布了《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设置了具有本省考古特点的9项课题,对“中国国家起源和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总体安排。颁布了《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公布实施了秦雍城等6部文物保护规划,制定了10余项管理规范,为考古工作的科学规划提供了政策保障。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延续不断裂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并在传承中携带开放、包容的基因,这也为陕西考古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历史根基。截至目前,陕西共有3项9处世界遗产:一是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二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包括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三是长城(与其他省份共有)。此外,陕西依托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先后在50个国家举办了270多个文物展览。陕西考古机构先后与30多个国家知名高校、文博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文化;在全国率先走出国门,赴越南、韩国等国开展境外考古发掘与研究;“一带一路”对外考古合作持续推进。陕西省内考古机构、院校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40余次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研究工作持续开展,“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已被纳入省政府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成果落实方案;“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联盟已吸纳17个国家54家单位,“一带一路”考古及文物保护合作更加紧密。 据悉,陕西已建成基于考古成果的博物馆及遗址公园100余家,创新建设了首批25处 “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建成汉阳陵、大明宫、汉长安城、秦兵马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个,立项8个,总数居全国第一。 罗文利表示,陕西省文物系统科学规划文物事业发展方向,不断创新考古工作方式,文物防护能力、考古工作实力和科研水平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陕西考古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未来将在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合作交流,助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