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莹润如玉:北宋影青瓷注子

http://www.newdu.com 2021-10-11 未知 李笙清 参加讨论

    ■湖北武汉 李笙清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古人在酿造出杜康等名酒的同时,亦发明了与饮酒息息相关的各种酒器,成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酒具,按用途可分为温酒器、盛酒器、饮酒器和贮酒器。温酒的容器主要是樽,用于饮酒前将酒加热,汉代至三国时期十分流行。盛酒器主要有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坛、彝、卣、罍、缶、注子等器型,饮酒器主要有觚、觯、角、爵、杯、盏、碗、觥、舟等器型,贮酒器主要有鉴、坛、罐等。酒具的质地主要有金、银、青铜、石、玉、水晶、瓷、漆、锡、犀角、木、竹等,另有樽、壶、杯、盏、觞、斗等器型上的分类。
    北宋影青瓷注子(图1),高22.5厘米,1995年出土于武汉市黄陂区滠口宋墓,现收藏于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器型为直口长颈,兽盖钮,折肩,长流,曲柄,鼓腹,圈足。腹部为瓜棱形,刻划花瓣纹。管状细长壶流,高与壶口平齐,上部呈弧形弯曲,利于倾倒酒水。执柄为宽带形,与壶流对称。胎色灰白,施釉均匀,釉色白中泛青,富有光泽。
    注子出现于唐代,亦称“执壶”,唐人称之为“偏提”,曲流带执柄,壶身作瓜棱形,形似酒壶,盖顶多饰兽钮,主要用于盛酒和注酒于饮酒器中。晚唐李匡乂《资暇集》“注子偏提”对注子有较详细的说明:“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所以丞相高公有‘斟酌’之誉,虽数十人,一樽一杓,挹酒而散,了无遗滴。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罃而盖、嘴、柄皆具。大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宋人高承约《事物纪源》中亦有“注子,酒壶名,元和间酌酒用注子”的记述。注子开始使用后,逐渐取代了过去用于盛酒、取酒的樽、杓。到了宋代,注子已经被人们大量使用,且有了温酒的功能,与多呈仰莲形的注碗一起配合使用,即在注碗中注入热水,然后将盛满酒的注子置放于热水中浸泡,使酒温热后饮用。因具有轻巧美观、实用性强等特点,注子还被视为馈赠品,据宋代道教学者曾慥《高斋漫录》记述,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为名相、诗人王曾撰写墓碑,其子送给欧阳修的润笔礼品中就有两件注子,可见当时人们对注子的重视程度。
    古人饮酒,对酒器极其重视,在商周时期由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别组成的五十类青铜器中,酒器就占去了二十四类,几乎占据了当时青铜器的半壁江山。古人所使用酒器质量的好坏,是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对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什么样的饮酒器,有着严格的明文规定,如《礼记·礼器》载:“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这也是古代酒器大量被使用的原因。古人崇饮器,行酒令,吟诗作赋,酒香馥郁,“一壶浊酒喜相逢”,既增进友谊,又酝酿出颇具内涵的酒礼、酒俗,并相沿成习,传承不绝。“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酒催诗性,许多诗人文豪酒后吟诗作词,佳句迭出,流传不绝;一些书画名家酒后泼墨挥毫,丹青不朽,翰墨瑰奇,留下诸多传世名作,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国酒文化。在一些古代酒器上,工匠们不忘附庸风雅,在器具上绘以古人饮酒故事画面,刻划饮酒诗文,为古人宴饮增添无限的文化气息。“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这是刻写在一件湖南长沙窑出土的唐代酒具青瓷注子(图2)上的一首五言诗,一派盎然春意,烘托出古人饮酒如赏春景、如沐春风的怡然之乐。
    影青瓷又名“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因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故名“影青”。北宋中期,景德镇窑创烧的影青瓷清淡优雅,莹缜如玉,独具一格,有“色白花青”之称,深受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喜爱,风靡一时,行销海内外,各地瓷窑亦群起仿造,在全国很快形成一个巨大的青白瓷窑系。这件影青瓷注子器型端整,胎体较薄轻盈,胎质坚致细腻,釉面莹润明洁,釉色青白淡雅,晶亮透彻,莹润如玉,体现了北宋影青瓷烧造技术的精湛与高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