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这个问题并予以解答,是世界人类学家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新的年代测定技术等被应用于“人类起源”的考证,使这一领域不断出现新成果,显示新视线。总体说来,关于现代人类的起源,国际人类学家中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单一地区起源说” ,一派主张“多元并列起源说”。 两派学说争执不休,前派主张略占优势。这个学派认为:现代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共同的祖先”称作“智人”,其起源于非洲, 由此向世界各地扩散,取代了当地的土著古人。 尤瓦尔.赫拉利写《人类简史》陈述:人类从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演化而来,祖先是一种更早的猿“Australopithecus”(南方古猿)。大约200万年前,这些远古人类“背井离乡”,踏上旅程,足迹遍布北非、欧洲和亚洲的广大地带。在欧洲和西亚的人类成了“Homo neanderthalensis”,意为“来自尼安德特的人”,简称“尼安德特人”。 到达东亚的,成为“Homo erectus”(直立人),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则住着“Homo soloensis”(梭罗人,拉丁文意为“来自梭罗谷的人”)。在印度尼西亚,有一个小岛弗洛里斯(Flores),这里居住着一种特点显著的远古人类。科学家把此人种称为“弗洛里斯人”,他们身高不过1米,体重最重不过25公斤。2010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了“Homo denisova”(丹尼索瓦人)。 在此同时,留在东非的人种演化也没有停止,“人类的摇篮”继续养育着许多新人种,例如鲁道夫人,匠人,最后还有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智人。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大约15万年前,东非就已经有了智人,外貌和今天的人类几乎一模一样。他说,“如果现代的停尸间里突然出现一具智人的身体,验尸官根本不会发现有什么不同。” 《人类简史》的作者强调:应当避免一种常见的错误,认为世界上的人种是呈线性发展得,从“匠人”变成“直立人”,“直立人”再变成“尼安德特人”,而“尼安德特人”再变成我们。事实是,从大约20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为止,整个世界其实同时存在多种不同人种。从整个历史来看,多种人种共存其实是常态,现在地球上只有“一种人”,这才是异常。 兹.墨菲著《亚洲史》,作以下讲解:人类的祖先大约300万年前在东非进化而成。他们比现代人稍矮、直立行走、会用火和制造粗糙石器。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他们成群结队扩张到亚洲,形成亚洲“直立人”。 最早的证据1891年在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被发现,1927年又在北京附近出土,分别被命名为“爪哇人”和“北京人”。两者年代均为公元前50万年左右。后来,中国云南、陕西相继发掘到直立人遗物,前者约100万年前,后者约60万年前。亚洲“直立人”能制作带刃的石斧,用于砍剁、削刮和挖掘。 罗兹.墨菲没有讳言亚洲直立人最终因“智人”的到来而群体性消逝。 出现直立人的地方不局限于亚洲,西亚欧洲也有“直立人”,他们有另外的名字:“尼安德特人”。西亚及远抵不列颠的欧洲的一些地方的直立人制造的石斧与亚洲直立人制造的砍剁石具惊人地相似。罗兹.墨述说:约公元前15万年后出现“尼安德特人”。与亚洲直立人遭遇的命运相同,尼安德特人最后也被来自非洲称为“智人”的现代人取代。(罗兹.墨菲:《亚洲史》,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欧洲史》的作者在世界人种问题上与《人类简史》、《亚洲史》作者所持观点相似。他作如下描述:人类生命已在欧洲延续了约几百万年,最近法国、意大利一些远古石斧的出土,证明了这一点。考古发现,非洲约350万年前就有人类存在,历时比欧洲更长,学术界一个比较集中的想法是:欧洲人来自非洲。整个冰川时代,北欧和中欧大部分地区都被冰雪覆盖着,也有间歇的融化期,即“间冰期”。在延续几万年的间冰期,曾有三次气温转暖,冰雪消融。虽然气候依然严酷,土地干旱,犹似西伯利亚冻土地带,但一旦冰雪稍微退向北方,动物迁徙过来,穴居熊、猛犸象、披毛犀、野牛、驯鹿和野马在此生息,随之而来的是欧洲最初的居民。 人们发现第三次冰期(10万到15万年前)时的人类遗骸。那时的人类,具有像猴子一样的脸部轮廓,额头塌瘪,眶上脊大,颌骨明显,并具备适应生存的粗壮体格。因最早发现于尼安德特峡谷,故称“尼安德特人”。他们确属欧洲的“原住民”而不是兽类。他们能站立行走,能自由地利用双手制造和使用工具,具有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彼此能交流,并且知道用火。尼安德特人按部落生活,互相帮助。他们猎取野兽,用打制的石器切割猎物。他们躲避在深山洞里抵御寒冷。他们编造最初的神话,描绘伟大的自然力量。他们在原始的坟墓里,小心地把死人安放成睡卧的姿势,周围放上燧石制成的随葬。《欧洲史》的作者不惜笔墨描述欧洲“最初的居民”尼安德特人的情况,然而依然承认尼安德特人最终神秘消失,欧洲现在的居民并非尼安德特人而属于非洲智人的后代。(《欧洲史》第41页。) 以上所说是古人类的两大族群——————亚洲直立人、西亚欧洲尼安德特人与非洲智人的关系。智人最后战胜前者,成为世界现代人类的“唯一”祖先。如果真的赞同这个理论,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人类简史》作者所述:大约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并且很快席卷整个欧亚大陆。智人来到阿拉伯半岛的时候,欧亚大陆多半都已经居住着其他人种。那么,这些其他的人种后来都怎么了? 他自问自答:关于这点有两种不同的理论。第一种是“混种繁衍理论”,第二种是“替代理论”。(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关于第一种观点,《人类简史》作者如是说:智人来到尼安德特人的地盘时,两个人种开始互通繁衍,直到合而为一。如果真是如此,今天的欧亚人就不该是纯种智人,而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混血儿。同样,在智人抵达东亚的时候,也会和当地的直立人混血繁衍,因此,今天的中、日、韩人也该是智人与直立人的混血儿。所谓“替代理论”,是说智人来到东亚与西亚欧洲,与当地的原住民水火不容,结果是智人“替代”了东亚的“直立人”与西亚欧洲的“尼安德特人”。 根据这一理论,智人和其他人种的生理结构迥然不同,不仅交配习性难以契合,甚至连体味都天差地别。“所以,想要天雷勾动地火,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且,就算是有个尼安德特人的罗密欧配上了智人的朱丽叶,但因为两个人种在基因上相去太远,也无法产下可繁衍的后代。于是这两个人种还是泾渭分明,而等到尼安德特人不管是自然灭绝还是遭到屠杀,他们的基因也同样灰飞烟灭。”这个观点指出:智人所做的,就是取代了所有先前的人种,而不是和他们混种繁衍。如果真是如此,现今所有的人类只要追本溯源,都该能够一路追到7万年前的东非,都是“纯种”的智人。 这两种理论何者正确,会对今日的人类学理论造成极大影响。从演化的角度来看,7万年其实一点儿也不长。如果替代理论正确,也就是说所有现代人类的基因库大致相同,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种种族差异就小到无足挂齿。如果混种繁衍理论正确,那么可能在数百万年前,就已经种下了现代非洲人、欧洲人和亚洲人之间的基因差异。这点可以说是政治上一触即发的火药,可能发展出爆炸性的种族理论。作者说:“如果说现代人类族群各有明显基因差异,几乎可说就是打开了种族主义的潘多拉盒子。” 最近数十年来,“替代理论”一直是人类学领域的大致共识,“这项理论不只背后的考古证据更可靠,政治上也更为正确。”然而,有一项为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定序的研究结果在2010年底发表,却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基因学家终于从化石里收集到足够的尼安德特人DNA,能够和现代人类的DNA做全面比较。结果令科学界一片哗然。原来,就现代中东和欧洲的人类而言,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虽然这百分比并不高,但意义却很重大。 几个月之后,从丹尼索瓦人的手指化石中取得DNA、完成定序,结果又投下了第二颗炸弹:结果证明,现代美拉尼西亚人及澳大利亚原住民最高有6%的丹尼索瓦人DNA。 如果这些结果属实(请注意,目前后续研究都仍在进行,可能进一步证实,但也可能修改目前的结论),就证明混种繁衍理论至少有部分正确。但这也不是说替代理论完全错误。毕竟,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仍然只占了现代人基因组的一小部分,要说智人真的和其他人种有“混种”的情形,也是言过其实。(《人类简史》第1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