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造型生动逼真的先秦铜建鼓座

http://www.newdu.com 2021-12-01 未知 吴翔 参加讨论

    ■北京 吴翔
    建鼓,古称楹鼓、悬鼓等。鼓身长而圆,中间粗,两端细,两面蒙皮,由一条长木柱贯穿鼓身,插入鼓座而立,音量洪大,传播甚远,曾为历代宫廷所用。在古人心目中,其具有“沟通天地人神”的深刻内涵,常用于宗教祭祀活动,有时也用于军队作战,用以指挥军队进退。据史料记载,“植而贯之,谓之建鼓”。而建鼓座则用于承插建鼓贯柱,稳定建鼓。在考古发掘中,因为建鼓的木制和鼓身不容易保存,所以发掘出土的常常只留有鼓座。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先秦青铜质地建鼓座,大约有10件。且这种青铜质地建鼓座的出土,一般都是在高等级王侯墓葬中。
    1980年9月,安徽舒城县孔集镇九里墩村窑厂取土时发现一座春秋墓。该墓历史上曾被盗掘过两次,但这次仍清理出土文物183件。其中发掘的“春秋青铜大建鼓座”(图1),也称“龙虎四环铜鼓座”“四环形器”,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它造型奇特,为一圆形铜圈,无底,上部略有残缺。外围有四个铺首衔环,环与底平。两个对称的虎头及四条相绕的龙饰盘在上面,虎方眼大耳,作张口吼状,造型生动逼真,周围及龙身均饰蟠螭纹。
    此铜建鼓座直径80、高29厘米,重200千克。座外围各铸一圈铭文,上圈98字,下圈52字,多为反书,从已识别的“唯正月初吉庚午余□□之玄孙□□么□”铭文看,“余”字即“舒”。《说文》:“余语之舒也”。“舒”当为春秋时舒国,“余”以下三字或为墓主人的先君之名,“玄孙”以下四字,前三字为墓主人之爵位称呼,后一字应为墓主人的名字。由此推断,这一墓葬墓主很可能为当时群舒中某一君主。
    这是一件重37.9千克的“春秋晚期透雕蟠龙鼓座”(图2),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鼓座成半球体,圈足,正中突起的空心圆筒用来插放鼓柱。12条相互缠绕噬咬的圆雕蟠龙攀爬于半球体的鼓面上。龙首为圆雕,口衔圆环,龙体为高浮雕。十二条大龙双目圆形中空,可能原有镶嵌物,现已遗失。龙角的两端为空槽,可能也曾有类似的装饰物。整器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手法融汇一体,使用了分铸、铸接、铜焊、镴接、镶嵌等工艺,以多变的形态和对称的布局构成了群龙仰首弄尾、穿插纠结的立体造型,是铸造工艺和艺术造型相结合的典范。
    这件“东周铜建鼓座”(图3),又名“战国中期曾侯乙透雕蟠龙纹鼓座”。它是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出土的,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件建鼓座结合了分铸、铸接、铜焊、镶嵌等工艺,由8对镶嵌着绿松石的大龙簇拥着中心圆柱,圆雕的群龙身上盘绕着数十条小龙,首尾呼应,相互缠绕,给人纷繁缭乱、变幻莫测又舒展开朗、生动有序的奇特感受,圆座的外缘有4个对称的铜环提手。整个鼓座远看像一盆熊熊燃烧的火焰,近看似乎是阵阵鼓声惊醒了群龙,达到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统一,是目前考古所见最精美的一件先秦时期的建鼓座。
    此件建鼓底座通高54厘米,重192.1千克,为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从铸造工艺来讲,该器采用传统的范铸法制作,并非一次浇铸完成,而是分段铸造,然后焊接起来。此件鼓座上粗壮龙身绕来绕去,不像其他纹饰细小,分制之后焊接也有难度,最后成形非常不易。很多冶金专家在细致研究过它后,都认为此器是春秋战国时代青铜铸造艺术的巅峰之作。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许多国宝都有惟妙惟肖的复制品,但此件建鼓底座由于工艺复杂,铸造工艺无法复原,没有替代品出现。
    这是现藏于山西博物院的一件青铜重器“战国蟠蛇纹建鼓座”(图4),直径77、高47厘米,重80千克。其器型敦厚雄健,中由一根长木柱贯穿鼓身,插入鼓座正中,三条蟠蛇相互纠结,盘绕而成,活灵活现,象征三条祥龙。鼓座雕饰丰富,有人物、蛇、牛、羊、猴子、神鸟等各种形象;特别是“神鸟”雕饰,据称是考古记载中首次出土发现。该建鼓座铸造工艺精良,纹饰精美华丽,立体感强,保存完整,是全国现已出土的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青铜建鼓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