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讷言 一位朋友曾向我展示一件小而精致的藏品:清代“边塞秋收图”墨彩盘(见图)。此盘直径11.5厘米,题材不常见,盘边有描金花卉装饰。画面上丘陵起伏,树木尽管依然挺拔,但是叶子有些凋零。一片片的谷物已经成熟,遍地金黄。战士们头戴红顶制服帽,或收割谷物,或用马车运输,一军官模样的人骑马巡视。人物马匹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表现了边塞屯田士兵秋收大忙的情景。 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一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恰好是从立秋到霜降这90天的一半,平分秋色,昼夜均等。秋分以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我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蟹肥菊黄,呈现出一派瓜果飘香、稻谷满仓的丰收景象。秋收作物主要是稻谷、玉米、棉花、烟叶、芝麻等,诗人左河水《秋分》一诗描写说:“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里香。”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要及时抢收秋熟作物,以免遭受早霜冻的危害。农谚说:“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最能体现出丰收的喜悦。因此我国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节气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此节的设立,不仅警示和提醒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让粮食丰起来,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让农民收入多起来。而且极具一种仪式感,是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农耕文化的传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还能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季节,也是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同时也是天高云淡、丹桂飘香、踏秋赏景的大好时光。一年的辛勤劳动,已换来硕果累累的回报,收获满满的喜悦表现在人们的笑脸上,流淌在人们的心田里,所以农家收获新稻谷,打好新米粮,选择吉日,初次做出新米饭,都要焚香摆酒,先祭献祖宗和土地之神,然后全家人才能食用,称之为食新或者献新。富裕人家还要杀猪宰羊,祭献在祖灵之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示珍视米谷,报答恩德,绝不忘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