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5日上午九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内陆欧亚研究中心、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项目"古代吉尔吉斯(柯尔克孜)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组在中国历史研究院2号楼1.5层小会议室举办了内陆欧亚学系列讲座第73讲活动。这次活动由李花子研究员主持,本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孙昊、中国边疆研究所齐会君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徐弛主讲。三位青年学者以“宗藩玉册”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探讨9世纪唐朝与漠北的关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李锦绣、青格力、贾衣肯、聂静洁、李鸣飞、李艳玲、李伟丽、张慧芬,元史研究室乌云高娃,隋唐五代十国史研究室刘琴丽、王博,宋辽西夏金史研究室康鹏、关树东,文化史研究室杨宝玉,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窦兆锐,中国边疆研究所陈柱、朱尖,中央美术学院魏聪聪等学者参与会议并进行了讨论。 按照研究内容的时间顺序,首先由徐弛博士做《漠北回鹘汗国玉册梳理与研究》的报告。2019年7月,徐弛在蒙古国哈拉巴勒嘎斯遗址的调察时,偶然从蒙古国考古学家那里得知,在哈拉巴勒嘎斯宫城遗址东南角台发掘出了唐朝的玉册。他收集了该遗址历年的考古报告,对已发表的玉册进行了考证。这些玉册应分属三组,第一组为唐穆宗册封崇德可汗的玉册;第二组是因太和公主与崇德可汗和亲,唐穆宗给崇德可汗加号为天亲可汗的玉册;第三组为宝历元年,唐敬宗册回鹘葛萨特勤为昭礼可汗的玉册。接下来,徐弛博士又考证了三组玉册的相关信息,发现三组玉册均与太和公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他结合其他考古发现,考证了发现玉册的东南角台建筑的性质。经考古发掘得知,东南角台建筑为多层汉式建筑,徐弛博士认为,该建筑可能为专门存放玉册的祭祀性场所。 接下来,由齐会君博士做《唐对南迁回鹘的政策:基于中央和地方的立场差异》的讲座。齐会君博士以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文集《会昌一品集》为切入点,首先对唐朝发给南迁回鹘的交聘文书的发行时间进行了考察并确定了其发行顺序。接下来,她从回鹘乌介可汗集团、嗢没斯集团、黠戛斯、唐朝政府、唐朝边境守将等多角度,探讨漠北回鹘流散之后各方之间的博弈。齐会君博士在研究中,特别重视了唐朝边境守将的活动。此前学界在考察唐代国际关系之际,多将目光聚焦于中央政府,实际上边境守将亦是唐朝与周边诸国、诸政权外交交涉的重要参与者。尤其从河东节度使擅自行动救出太和公主这一事件可以看出,边境地区的军镇有时会在未得中央政府授权的情况下私自与周边诸蕃进行交涉,而且甚至会对中央政府的外交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今后我们在考察唐代国际形势之时,将边境军镇的动向亦应纳入研究视野。 孙昊副研究员解读会昌年间“宗盟之谊” 最后,由孙昊副研究员做《宗藩玉册:9世纪唐与黠戛斯交通的一个侧面》的报告。孙昊副研究员对俄国哈卡斯共和国Л.Р.克孜拉索夫哈卡斯民族方志博物馆藏玉册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这批玉册是唐咸通七年授予黠戛斯玉册残简,其文字符合唐对漠北汗国册书的一般书仪,能够印证9世纪中叶唐对黠戛斯的一次册封活动。首先,他探讨了唐与黠戛斯在会昌与咸通两个时期交通的历史背景,认为双方经历了从会昌宗盟之谊到咸通君臣关系的转变。自会昌末,黠戛斯汗国持续衰落,促使其先后寻求与唐朝、契丹—辽朝寻求支持,以抵御日渐壮大的西回鹘势力。这应是咸通年间黠戛斯寻求对唐称臣的主要原因。他认为,通过史事梳理,能够看到在文献封册表述的背后,9世纪黠戛斯与唐王朝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变化过程,与当时欧亚东部大陆不同区块的势力制衡关系紧密相关。这批玉册只能体现其中的一个侧面,且不能展现涉事双方的历史动机与更为复杂的背景,单就实物而言,不能证实哪一方的论断,仍需要将其置于传世文献各种叙述逻辑之中,进行类比与分析,才能进一步揭示出复杂历史变化的图景。 在场学者热烈讨论 三位青年学者从考古、文献等不同角度,对9世纪唐朝与漠北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现场学者就讲座中提到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