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卢晓蓉:卢作孚与李劼人的交集

http://www.newdu.com 2021-12-29 中华读书报 卢晓蓉 参加讨论

    关键词:文人交往 李劼人 卢作孚
    卢作孚,1893年生于四川合川,民国时代的著名实业家、教育家、乡村建设先驱。李劼人,1891年生于成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们虽同属四川人,但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交集,然而他们却有过三次事业上的合作,其中一次还联手书写了一段民族传奇。
    成都办报
    卢作孚出身贫寒,小学毕业即辍学,15岁独自一人去成都的合川会馆免食宿费走上自学之路。18岁在成都参加“保路同志会”和“同盟会”,投身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
    1913至1914年间,四川都督胡文澜到处逮捕、杀害革命党人,卢作孚被迫离开成都。1914年秋,21岁的他去上海住了将近一年,靠微薄的稿费维持生活。他有时间就去书店、图书馆看书,到教育、工业、交通等部门参观学习,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新知识新思想,初步确立了富民强国的远大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路径。1915年秋他回到合川,给上海和四川的报纸写稿,以帮助父兄维持家人生活。1916年3月他到合川县福音堂小学任教,他的兄长卢魁铨在该校担任国文教师,并兼任《四川群报》驻合川的特约通讯员。这年3月,卢魁铨投稿《四川群报》,报道了年初发生在合川县的一起命案,内容涉及合川县县长。县长大怒,反诬卢氏兄弟,投入合川县监狱。在押期间,卢作孚写了一篇告全县各界人士的信函托人带出,得到县内各界人士同情并联名作保,卢氏兄弟才得以先后获释。
    1916年5月,卢作孚经朋友介绍到成都《四川群报》任记者兼编辑,而此时群报的总编辑正是李劼人。在此之前,卢作孚已经给该报投稿,所以李劼人对卢作孚早有了解。是年9月,卢作孚在群报上发表《各省教育厅之设立》一文,对于教育总长范静生拟把各省教育厅由中央直辖提出质疑,强调“教育必须有独立之精神”。1918年4月《四川群报》被查封。卢作孚应合川县立中学校长之邀,在该校任监学并兼任数学和国文教师。
    1918年8月,以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反对军阀统治为宗旨的《川报》在成都创办,李劼人任社长兼总编辑。1919年5月卢作孚应李劼人之邀,再度赴成都,到《川报》任记者。
    这年6月15日,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率先在《川报》社开会成立。7月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其宗旨为“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该学会是“五四”时期的全国性青年社团,几乎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界的精英分子,有李大钊、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张闻天、舒新城、朱自清、田汉、许德珩、李劼人、卢作孚等人。
    1919年8月,李劼人参加勤工俭学赴法国,便将《川报》社务交给卢作孚(四川省新闻出版事业局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新闻出版史料》(1),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53页)。卢作孚继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后,在《川报》开辟《省议会旁听录》专栏。在四川省议会开会时,卢作孚用记者身份采访,再以卢思为笔名在专栏中刊发。卢作孚还根据一位从拉萨经商返回成都的商人秦君安的口述,撰写了《西藏往事的谈话》,在《川报》上发表,引起社会各界对西藏边政问题的关注(卢尔勤、卢子英:《早年的卢作孚和民生公司》,《文史资料选辑》(全国)第74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第115页)。由此卢作孚在四川舆论界逐渐崭露头角。
    在李劼人和卢作孚的先后主持下,《川报》成为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喉舌和阵地,同时也是“当时成都唯一一家不畏反动政府恫吓,敢替学生说话的报纸”。
    重庆办厂
    为了实现自己“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理想并率先做出示范,卢作孚一生做了三大现代集团生活亦即社会改革试验,第一个是1924年在成都创办通俗教育馆,第二个是1925年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三个则是1927年以重庆北碚为中心的现代乡村建设。
    民生公司的主业是航运。为了公司大小轮船的修造和生产机器设备销售省内外,卢作孚于1928年在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之处创办了民生机器厂。1933年卢作孚邀请留法归国的老友李劼人出任民生机器厂厂长。
    李劼人的家安在民生机器厂所在地的一座小院里。据李劼人的女儿李眉回忆:“小院外边右侧,有一道弯弯的山路通向山顶。半路上有一座庙。左侧,有一户农家小茅屋,屋前一大丛竹子,十几只鸡在竹丛中觅食。茅屋中住着一对姓钟的夫妇。”这对邻居夫妇中的妇人,便是李劼人名著《死水微澜》中“风风火火,爱帮干忙”的钟幺嫂,小说人物与生活原型同名同姓,是李劼人创作的一大特点。
    上世纪初叶,长江上游一带的航运业务几乎被外国轮船公司所垄断。外国轮船在江上横行霸道,欺压、冲撞中国民船的事件时有发生。1926年8月29日,英国太古公司“万流”轮在四川云阳江面故意疾驶,浪沉四川省长、军阀杨森部载运军饷的木船3艘,淹死官兵56人,饷银8.5万元和枪支50余支沉入江底,激起万县军民强烈抗议。8月30日杨森派兵扣留当天抵达万县的英国太古公司商轮“万县”和“万通”轮。9月4日,英国领事向杨森发出通牒,限24小时内将“万县”“万通”两轮放行,杨森未予理睬。9月5日,英军舰“嘉禾”、“威警”和“柯克捷夫”三轮进迫万县江岸,强行劫夺被扣的轮船,并开枪打死守船的杨部士兵。杨森部队按事先的预备给予回击。英舰竟开炮轰击万县人口稠密的繁华市区近3小时,中国军民死伤千余人,2000余家店铺和民居被毁,这便是“万县惨案”。
    1932年5月,“万县惨案”的罪魁祸首“万流”轮,因触礁而沉没于四川长寿县境内柴盘子江段,船上还载有300多吨煤炭等物资。为了打捞这艘造价60万两白银的川江头号大船,太古公司煞费苦心请来多家中外专业打捞公司都无果而终。卢作孚派出民生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沉船作了仔细考察后,用5000银元低价买下这艘沉船,并用至今仍被人们视为“悬念”的绝技,于1933年5月19日将万流轮打捞出水,当天便由民康轮拖运到李劼人主政的民生机器厂。到上海修葺一新后,卢作孚特地将它更名为“民权”。民权轮成为长江之川江段名副其实的巨擎,兵不血刃地报了英军舰艇炮轰万县之仇,大涨了民族的志气和威风。李劼人因此而在《自传》中写道:“这件事震动了船业界,尤其震惊了外国人。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办不到的事,民生公司办到了。太古公司十分震怒;日本人也专门派人到民生机器厂刺探情况。谁也搞不清中国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抗战爆发后,在卢作孚亲自组织指挥的名扬中外的“宜昌大撤退”中,民权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35年,李劼人离开民生机器厂,着手创作《死水微澜》。
    四川省建设厅办刊
    1935年末,国民政府任命卢作孚为四川省政府委员、建设厅厅长。当时正专注于民生公司和北碚乡村建设的卢作孚,“面向刘(湘)主席辞谢,整整说了十六个钟头,不得要领,不得已勉强承担了。”(卢作孚:《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实业公司》,民生公司1943年9月印,第32页)
    卢作孚上任后,循着一贯的做法,即在经营事业的同时,创办文化刊物,以培育事业中人的现代精神和工作技能,在建设厅他也创办了《建设周讯》,并邀请李劼人主办这份刊物。
    有李劼人在1937年6月26日写给时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舒新城的信为证(载于《李劼人研究》第213页,四川大学出版社96年版):
    ……卢作孚忽来找我,为办建设厅之《建设周讯》,凡我之不情条件(例如不穿中山服、不做纪念周、不受委任状、不画到画退、不受干预等)皆一一答应。月送薪200元。而每日只耽误我二小时,且有星期。我以其不妨碍我之写作,遂允诺之。
    ……
    于此便说到实际了:(一)我今日 生活,月有二百元,已不成问题。(二)建设厅每日只耽搁我二小时,且不必用脑。每日 自正午以后,便是我时间。只要安心写作,日可写三千余言。……
    据李劼人的亲属告知:“《死水微澜》真正写作不足一个月,但有十几年的构思和积累。”《死水微澜》于1936年7月出版,接着李劼人又在1936年12月出版《暴风雨前》,1937年出版《大波》,史称“大河三部曲”。“三部曲”恰到好处地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环境三大要素,与极高艺术水准的小说创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大气磅礴、真实生动、多姿多彩的人文历史画卷,以至于有学者认为,研究四川保路运动,不可不读“大河三部曲”,而正是四川的保路运动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中更可知其重要文学和历史价值。
    卢作孚则以毕生精力,完成了永载史册的三大试验,即成都通俗教育馆、民生公司和以北碚为中心的现代乡村建设,如先贤、学者所预言,至今还发挥着余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