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鹏 我自2004年起,师从我国著名动物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袁靖先生学习动物考古学。2010年,我有幸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并从事动物考古及科技考古研究。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为中国考古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普通的考古工作者,我在学术研究中也从单纯关注于某一处考古遗址的起步阶段,逐步发展到关注区域性的、多学科融合的课题性研究,现在又进一步关注如何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思索考古学的历史镜鉴价值,反思我的学术之路,取得的成果得益于新时代的引领和激荡。 我的研究方向是动物考古学,这是一门起步很早却比较高冷的学问。目前,我们已经就全国约300处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进行动物考古学研究,研究时间范围也由史前时期逐步向历史时期拓展。中国动物考古研究团队不断壮大,国内能够进行动物考古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院所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13家,70余位动物考古学者就职于全国31家高校院所。2010年成立的国家文物局动植物考古重点科研基地和2014年设立的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推进了中国动物考古学持续发力、快马向前。 多学科研究拓展和深化了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年代学研究、古DNA研究、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锶稳定同位素分析已经应用于我国动物考古学研究,蛋白质组学、脂肪酸分析、几何形态测量、氢氧同位素分析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方法有助于科学“发掘”动物遗存“潜信息”。以我近年来主持并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广鹿岛贝丘遗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为例,这是国内首次对岛屿贝丘遗址开展系统动物考古研究,我们通过对辽宁大连广鹿岛贝丘遗址(包括小珠山、吴家村和门后等遗址)出土动物遗存进行动物考古学及相关测试分析,形成了关于史前环境和海平面变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广鹿岛形成)、动物驯化和传播(狗、猪和黄牛分别在距今6500年前、距今5500年前和距今4500年前由人类携带传入该岛)和野生动物绝灭(人类活动导致野生鹿类的消亡)等方面的科学认识(该课题结项考核等级为优秀)。贝丘遗址动物学研究是我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从单纯从动物骨骼形态学对广西邕江流域贝丘遗址进行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学习阶段(该研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到进一步结合环境考古、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锶同位素分析和古DNA研究,从单枪匹马搞研究到形成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这是我在学术研究中践行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和技术国际化的实际体现。 动物考古学研究重写了中国史前畜牧史,实证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国古代先民顺应天时地利,将野生的动植物资源转变为农作物和家养动物,进而开创和光大了农业和畜牧业,用9%的耕地养活全球近20%的人口,在这个星球上创造了中国奇迹。以动物考古学家袁靖和植物考古学家赵志军为代表,动植物考古学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先民独立成功驯化了重要的家养动物和农作物种类,距今10000年前家犬起源于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距今9000-8600年前家猪起源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12000-9000年前栽培粟和黍起源于北京东胡林遗址、距今11000-9000年前栽培水稻起源于浙江浦江上山遗址、距今8000年前栽培大豆出现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此外,先民们还引进或开发了新的生产力要素——如家养食草动物(黄牛、绵羊、山羊和马等)和小麦等,中原地区率先形成多品种的农作物栽培和家畜饲养模式,持续发展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如何建设新时代中国考古学?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考古学的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创造性。具体到我所从事的动物考古学研究而言,一项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抓住我国考古学研究科技化、数字化、大众化和国际化建设的良好机遇,在做好动物考古以及科技考古研究的基础上,加快考古专业数据库建设。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项目的支持下,我主持了“动物遗存标本库建设”试点项目,于2021年建成了在线中国动物遗存标本库和数据库,这是首个国家文物资源共享服务子平台,该子平台以动物遗存为基础,将考古遗址、鉴定和测量、自然科学测试分析、文献资料等数据合而为一,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古数据库服务。“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的数据库建设提上日程并付诸行动。 回顾百年考古,感慨于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考古以及考古学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考古在考古学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中已经发挥、并且还将继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坚定为建设新时代中国考古学而继续奋斗。 作者简介:吕鹏,1981年出生于河南省林州市。2004年9月至2010年7月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学系学习,师从袁靖先生学习动物考古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考古科技与实验研究中心副主任,2018-2019年哈佛燕京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