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中的《邦人不稱》簡8和簡9,[1]整理者釋文作: ……(蔡)8大祝 (止),須邦君加(冠),(得)爲備(服)出(就)。(蔡)大祝二拜頓=(頓首)曰:“今日(通),既(失)邦,或(得)之。” (蔡)大9 “備”上兩字,圖版作: 整理者釋爲“(得)”、“爲”,考釋未對“(得)爲備(服)出(就)”加以解釋。有學者將第一字改釋爲“弁”或“曼”。[2]細審圖片,我們認爲“備”上兩字似當釋爲“卑”、“廷”。 先來看“卑”字。從圖版看,此字上部作“田”形,與“”字所從“貝”旁明顯有別。本簡既有“”字,圖版作: 因此,此字釋“”不妥。需要説明的是,本簡“卑”字處恰好有殘斷,茬口大體能吻合。但是報告圖版處理時沒有完全拼合,留有空隙,使得殘斷處在圖片上形成了一條不太平整的黑影。這條黑影容易誤看成是筆畫,整理者釋“”或受此影響。我們將殘斷處標示如下: 我們試將黑影部分消除,處理後的字形圖像如下: 事實上,上博簡的圖版中一些沒有完全拼合的殘斷茬口處,照片上呈現條狀的黑影,看上去像墨寫的筆畫,如上博3·《仲弓》簡5、簡2: 簡5的“之”與“宗”之間的條狀黑影即是殘斷處;簡2的“”字下部“心”旁左下角看上去有一短橫畫,實際上是殘斷處的黑影。 我們將“卑”字殘斷處嘗試進一步處理,拼合後圖像如下: 再看“廷”字。此字筆畫較爲清楚,唯右上部稍有漫泐,但明顯與楚文字“爲”字形不符。包山楚簡“廷”字屢見,如簡62、71的“廷”分別寫作: “備”上一字與上舉“廷”字形接近,右旁應當爲“㐱”。字形輪廓處理如下所示: 簡文“卑”疑當讀爲“披”。“卑”屬幫紐支部,“披”屬滂紐歌部,二者聲韻皆近。就其聲母來說,幫、滂同屬唇音且爲旁紐。從韻部來說,支、歌部關係密切,有不少相通的用例,如“䞾”與“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