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民族团结共进步】传承红色基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http://www.newdu.com 2022-05-23 未知 何雄浪 陈冰 参加讨论

    红色基因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血脉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基因贯穿党的始终,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总结出字字灼金的宝贵经验,淬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经过历史的考验,披沙拣金,最终化作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以此世代相传。“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对民族关系的集体认同,是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信念根基,是中华民族发挥强大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有效保障。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淀于数千年来各族人民的历史实践中。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延续与现实需要,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红色基因血脉相融,共同筑成一道保卫中华民族政治定力的精神“长城”。
    一、发扬红色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传承给中华儿女的血脉符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之魂,两者交织,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诞生于各族人民对新中国出路的探索中,百年后的今天,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更需发扬红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让红色基因与共同体理念在各族人民的携手奋斗中发挥无穷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红色基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之源。红色基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奋斗中所淬炼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品格。红色基因犹如一条红色的丝带,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与奋斗历程中。从南湖红船到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共产党人将首创精神倾注于血脉之源;从江西瑞金到甘肃会宁,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各民族共产党人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凝聚于血肉之躯;从“两弹一星”到经济特区,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小康,红色基因激励世世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共同建设起冉冉新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以矫健的步伐与强劲的势头,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的沧桑历史,是凝聚着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记忆的辉煌奋斗史。1919年的北京天安门前,连同白族学生施滉在内的3000多名学生声声呐喊,化作一声声惊雷成为五四运动的惊世警钟;1921年,南湖红船上,水族学生邓恩铭同其他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从此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成为了千千万万各族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红色基因,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各族人民在历史实践中的坚定信念与纪实写照。
    红色基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相互包容,团结一心,共同开辟辽阔的疆域,孕育灿烂的文化,缔造光辉的历史,各美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鲜亮底色,共产党的党史,是一段红色基因流淌的历史,更是一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各族人民正是在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的基础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互助,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建设起富强的中国。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石,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与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环境,唯有各民族团结一心,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确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使历史的滚滚车轮沿着红色轨迹前进,在红色基因传承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定力。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同样包含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红色基因传承与发扬的过程,既是充分挖掘与肯定自身红色文化,增强各族人民文化认同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又是增强文化自信,助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故事,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从而发挥红色基因的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坚持不懈的奋斗姿态面对逐梦路上的种种挑战。
    二、传承红色基因,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历史与现实再次证明,各族人民只有在交流交往交融的过程中相互依赖,共同进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举全国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新时代需要新方法,“惟进取也故日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应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
    一是赓续红色血脉,在产业升级中促进红色资源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民族地区的红色资源密集,数量庞大,仅宁夏回族自治区就有14个革命老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不仅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更要与时俱进,使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同时有助于讲好红色故事,充分发挥历史的文化感染力与精神感召力,滋养各族人民的红色血脉,增强对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也是浙西南革命精神发源地之一,如今,这片红色的土地因畲乡古城的存在,已成为景宁畲族传统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与城市会客厅。红色地区产业升级,不仅改善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延续了红色精神与红色血脉,更提升了革命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使各族人民在新时代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起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将红色旅游资源作为载体,红色文化作为灵魂,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在保护现有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的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红色+旅游”的模式,有助于带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居民收入来源,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民族地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有“红色土地”之称的贵州省以长征文化遗产为核心,贯穿全省各市(州)旅游资源,推出了十条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通过“重走长征路”,不断强化长征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赋予战斗遗址、会议会址、纪念馆等实体之上,“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将红色精神与红色遗产交织融合,深化了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激发集体的爱国热情,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二是以红色基因为主题,创新传播载体与方式,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网络是广大青年的前沿阵地,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需要从网络空间入手,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快、影响广的优势,发挥网络平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短视频、纪录片等形式弘扬党史、国史,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体理念的认同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应当完善对网络平台监管的法律法规,严惩煽动国家分裂等反动主义言论,肃清网络风气,为红色基因的广泛传播营造良好氛围。此外,要用好当代红色人物素材,积极宣扬党员先锋、爱国群众的先进事迹,“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激发并传递新时代的红色基因。开山岛上王继才夫妇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升起“两个人的五星红旗”;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积年累月放牧巡边,坚守祖国西南边疆;维吾尔族大爱母亲阿尼帕·阿力马洪几十年含辛茹苦抚养长大四个民族的10个孤儿……这些感人至深的红色模范事迹具有强烈精神感染力,这一点一滴都印在了各民族群众的心里,能迅速激发各族人民的团结互助意识与爱国热情,使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增强了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我们还需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先进的“VR”、全息投影等技术,让可歌可泣的历史英雄故事以更加鲜活、更具感染力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各族人民感受到先辈在创造中华民族伟大成就中的突出贡献,激发血脉中流淌的红色基因,让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手牵手、心连心”,在新时代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胜前进道路中的艰难险阻,书写出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何雄浪,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冰,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助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