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观点 >

【探源中华文明 砥砺民族之魂】多学科联合攻关 谱写长江中游文明进程新篇章

http://www.newdu.com 2022-06-02 未知 方勤 参加讨论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受启迪、倍感振奋,我想结合长江中游的考古学研究工作谈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
    长江中游地处长江中部,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此交汇,是沟通长江上游、下游的桥梁,也是越过大别山、桐柏山和汉江上游、淮河水系与黄河流域联通的重要区域。本地产生的长江中游区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国家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特别是2020年国家文物局、科技部启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和“考古中国”项目之后,湖北联合湖南、安徽、江西以及河南等省文物考古工作者,以及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采取团队紧密合作、多学科联合攻关,紧紧围绕科技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之“长江流域文明进程研究”、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之“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等重点项目,以及围绕与这两大科研项目相关的“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和配套组织的“古人类调查研究”“楚文化调查”等课题,积极开展工作,取得系列新成果,深化了对长江中游进程的认识,进一步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开展距今约200万年建始人的相关遗址及生存环境调查同时,重点启动了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遗址的发掘,获取了与郧县人化石同地层的数量众多的哺乳动物化石、手铲等石器,及相关生存环境的信息,深化了对距今100万年的两具郧县人化石的研究;同时开展了对于郧县人同处汉江上游的约75万年前的郧县梅铺猿人、约60万年前的郧西白龙洞猿人、约10万年前的郧西黄龙洞猿人的进一步调查和研究,进一步确认以郧县人为中心的汉江中上游是中国人类演化研究的重要区域,堪称人类进化廊道,有力地支持了人类多源起源的观点,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发展史。
    距今约2万年的荆州鸡公山遗址,是人类从洞穴走到平原生活的见证,随之而来的江西仙人洞遗址、湖南玉蟾岩遗址和湖北长阳桅杆坪遗址,见证了距今约1.5万年至1万年长江稻作文明的起源。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见证了长江中游文明的进程,峡江地区城背溪文化、大溪的太阳人石刻、黑曜石雕塑人像,湖南鸡叫城遗址大型木构建的单体面积达630平方米的房屋,湖北城河遗址大型合墓葬,将我国高温黑釉技术提前1000年的京山屈家岭高温黑釉陶器,保康穆林头遗址的玉璇玑、玉钺,以及彭头山城、鸡叫城、石首走马岭城、石家河谭家岭等古城的严整布局,是长江中游从文明起步到五千年达到高峰的辉煌文明的见证。仰韶文化在庙底沟时期强势影响长江流域,远至长江三峡腹地的宜昌中堡岛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身影;而河南黄山遗址的大型制玉作坊,不仅是技术文明的见证,更多是屈家岭文化强势北上与黄河文明交流的注脚。进入石家河文化时期,以石家河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大型城址以及凤凰咀等周边十多座围绕石家河城的类似卫星的城址的出现,和石家河印信台大型祭祀场所、三房湾大型专业制陶作坊,以及肖家屋脊M7大型墓葬、持钺羽冠人物画像、陶鼓和兽面纹陶玲等,表明石家河文化已经进入文明高度发达的王国时代。
    进入夏纪年的肖家屋脊文化时期(也称后石家河文化或煤山文化),石家河遗址和孙家岗遗址出土的玉凤、玉龙、神秘人像等大量精美绝伦玉器,以及蟹子地遗址发现冶炼铜渣和邓家湾遗址出土的长江流域最早的铜砷合金人工冶炼铜刀,是夏纪年时期长江流域文明达到的高度,同时高柄豆、浅盘肥圈足盘等来自中原王湾三期文化的陶器,与历史文献记载的“禹伐三苗”契合,体现了此时期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商代,盘龙城小咀冶炼遗迹和遗址北部铺石祭祀遗址的发现、嵌金绿松石龙型器的出土,深化了盘龙城遗址的内涵与中原文明的对比研究;黄陂鲁台山郭元咀长江流域最大青铜铸造工厂遗存和安徽台家寺铸铜遗址的发现,深化了商代长江流域依托铜资源与中原文明的交流。
    进入周代,周王朝推行的分封制进一步促进了长江流域融入华夏文明的步伐。曾国考古的系列发现,勘探发掘的十余位曾侯墓和庙台子、忠义寨、安居、五眼桥等遗址,“赐之用钺,以征南方”“金道锡行”“用为民政”等出土的大量青铜铭文,书写名不经见的曾世家,揭示了中央王朝对南方的经营和开发,以及长江流域向中原输送铜资源的存在。铜绿山遗址、纪南城城址和熊家冢殉葬墓、安徽武王墩墓葬、江西国字山墓葬的发掘,西周万福垴遗址“楚季”铭文编钟和王家咀墓葬3200枚含孔子曰、诗经和疑似乐谱的出土,深化了楚文化起源、楚文化发展壮大和楚文化内涵的研究;云梦楚王城城外郑家湖墓地的发掘,不仅深化了对云梦秦简所处时代背景的认识,墓地中楚人、秦人文化因素的共存,以及惊、黑夫家信所书的激烈战事和“第一长文觚”谋士劝秦王“寝兵立义”所反映的秦统一前夕的激荡岁月,是长江流域文明最终融入华夏文明大家庭的见证。郭店楚简、王家咀战国简和此前发现的清华简等大量简牍的发现,王家咀墓地疑似乐谱和此前曾侯乙编钟3755字音乐科学认知铭文的发现,以及楚辞等文献的研究,丰富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
    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研究,实证了我国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实证了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的生动诠释。
    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研究,正是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湖南鸡叫城遗址、天门石家河遗址、荆门屈家岭遗址、荆门城河遗址、襄阳凤凰咀城址和云梦郑家湖墓地等遗址的研究,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了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从而在“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新成果。
     
    (作者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