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将自作诗题写在著作扉页上赠人的情况,在鲁迅的文墨交往中比较罕见,据笔者所知,仅有三例。 1933年3月2日,“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鲁迅“于夜写二册赠之”。 这是在书籍上题诗,而不是另纸所书。 题于《呐喊》扉页上者:“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款署“自题十年前旧作,以请山县先生教正。鲁迅。一九三三年三月二日于上海”。钤朱文长方形印。 题于《彷徨》扉页上者:“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尚彷徨。”款署“酉年之春,书请山县先生教正。鲁迅”。钤白文方形印。 山县氏,名初男,日本人。当时在汉冶萍铁矿任日铁大冶办事处主任,对中国古典文学很感兴趣,曾译过《老子》一书。 1930年6月15日,经内山完造引荐,山县初男曾与鲁迅吃过饭,鲁迅日记云:“晚内山完造招饮于觉林,同席室伏高信、太田宇之助、藤井元一、高久肇、山县初男、郑伯奇、郁达夫,共九人。”后山县初男又向鲁迅索书。1933年3月2日,鲁迅“晚得小峰信并《呐喊》等六本”,他立即在其中的《呐喊》和《彷徨》两本上分别题诗并送给山县(应仍通过内山完造转寄)。收到书后,山县即致信鲁迅,并回赠一只台灯。1933年3月17日,鲁迅日记云:“午后得山县初男君信,并赠久经自用之卓镫一具。”卓同桌,镫同灯,即台灯。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列入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出版。 这两首题诗一开始没有标题。题于《呐喊》上的诗,后编入《集外集拾遗》。题于《彷徨》上的诗,后由一署名“高疆”者收入《今人诗话》,发表在1934年《人间世》第八期上。之后,杨霁云据此抄入《集外集》,1935年5月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收入时,“尚”字改成了“独”。 《题〈呐喊〉》诗比较容易理解,这是对小说内容和“五四”前后社会状况的概括,也是作者对十年来遭遇的慨叹。《题〈彷徨〉》诗通常被认为是鲁迅该时期寂寞彷徨心情的写照。学者谢俊通过严肃的历史考察和文本分析认为,“平安”的“旧战场”可能更指当时北平文人的保守状况,而“寂寞”的“新文苑”则针对着上海的革命文艺在文化政治上的艰难开拓。(谢俊:《“寂寞新文苑”与“平安旧战场”新解——《题〈彷徨〉与30年代初的文化政治》)这是很有见地的看法。 这两本题诗签名本的流传很有戏剧性。 据刘柠先生撰文介绍,经营着东京内山书店的内山嘉吉(内山完造的弟弟)战后初期的一天,为顾客配送书籍归途中,在水道桥站(离神保町一箭之遥,旧书肆林立,也属于广义的神保町书街)附近,见一间旧书店门前堆满了旧书。凭着书店经营者的本能,他一眼就发现了书堆中的两本汉籍:《呐喊》和《彷徨》。抽出来一看,竟然是鲁迅的签名钤印本。不仅如此,扉页上都有鲁迅题诗!结果,“他只花了价值两杯咖啡的钱,就买下了这两本珍贵的书籍”。(刘柠:《那家鲁迅最喜欢的书店,一百岁了》) 于是,这两本题诗签赠山县初男的鲁迅著作易主,到了内山嘉吉的手中。之后内山嘉吉翻拍照片,提供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两首重要的诗稿手迹才得以和国内读者见面。 鲁迅的另一本题诗赠送本,是1923年12月赠给川岛的《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北京大学新潮社出版)。川岛即章廷谦,字矛尘,语丝社成员。 这是一首打油诗,内容如下: 请你 从“情人的拥抱里”, 暂时汇出一只手来, 接收这干燥无味的 中国小说史略。 我所敬爱的 一撮毛哥哥呀! “一撮毛”是鲁迅给川岛所起外号,因川岛当时留的是所谓的学生头。其时是川岛结婚前一年,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鲁迅便借签名赠书予以讽劝,从而留下了一本珍贵的题诗签名本。 有趣的是,鲁迅签赠川岛时,赠诗中“中国小说史略”六个字利用的是扉页上铅字印好的书名,且利用得天衣无缝,视之大有意趣。 (作者:薛林荣,系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鲁迅草木谱》《鲁迅的饭局》《鲁迅的门牌号》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