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雷达先生走了,转眼已经五年了,他的离世是那么突然,给我们没有任何思想的准备和征兆,他的离去形成了雷达评论风格的断层,以至于文学界的许多诸人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就得接受这个严酷的现实。五年也是匆匆,2018年3月31日是他离去的日子,在这传统的清明时节,更增添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他难以的忘却。这一篇篇真挚的文字是对他最好的怀念。当然,也有许多人不愿再去揭失去他的伤痛,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声音总比没有声音好,说明还有回忆者在。编发这些文字算是对他最好的怀念吧。 兰州大学文学院师生深切缅怀杰出校友雷达先生 2018年3月31日,杰出的校友、敬爱的长者、优秀的导师雷达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热爱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事业。清明时节,细雨霏霏。春草渐长,怀念悠悠。值此雷达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兰州大学文学院师生深切缅怀雷达先生。雷达先生1943年生于甘肃天水,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任《中国摄影》、新华通讯社编辑,《文艺报》编辑组长,《中国作家》副主编,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著有批评文集《小说艺术探胜》《蜕变与新潮》《文学的青春》《民族灵魂的重铸》《传统的创化》《文学活着》《思潮与文体》等七部,散文集《缩略时代》《雷达散文》《黄河远上》等。雷达先生独立主编或共同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现代中国文学精品文库》《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等。多部论著和论文《灵性激活历史》《为什么需要和需要什么》《思潮与文体》等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当代文学优秀科研奖,《上海文学》《北京文学》《钟山》《作家》《昆仑》文学奖,《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雷达先生是新时期最具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为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写实”“朴素现实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冲击波”“新世纪文学”“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文学活着”“灵性激活历史”“传统的创化”等学术话语都是雷达先生的理论首创,至今仍然影响新时代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雷达先生是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见证者,被称为探测当代文学潮汐的灵敏“雷达”,其文学批评影响了许多作家与批评家。雷达先生是当代知名的散文家。雷先生的散文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歌的激情和评论的睿思,闪动着文学批评家思辨的智慧。读雷先生的散文,其性情、神气、风骨、哲思跃然纸上,沛然有雷霆之声。《听秦腔》《洮河纪事》《梦回祁连》《还乡》《黄河远上》等作品流淌着深厚的西部人文情怀。作为兰大人,雷达先生对母校一往情深。雷达的散文《兰大,我亲爱的母校》表达对兰大的殷殷深情。雷达在兰大百年校庆时寄语母校:“多少年来,我隐隐觉得,有一种叫兰大精神的东西存在过,它支撑和鼓舞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它是什么呢,它是:踏实,顽强,不怕苦,不服输;是刻苦,坚毅,不气馁,不自卑;是科学,求实,默默耕耘,不慕虚荣;是处贫寒之境而不忘发愤图强,居边缘之地而不坠报国之志。”雷达先生是兰大中文人的骄傲,他的母校情怀是我们兰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雷达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博士生导师。雷达先生生前一直关怀和支持兰州大学的发展。2002年至2013年担任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在兰州大学文学院任博士生导师,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传承和长远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文学研究人才。雷达先生多次在母校作学术讲座,将他对当代文坛的最新发现、最新思考分享给兰大的广大青年学子。雷达先生等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提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观”问题,被认为是第一部打通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史著作,至今依然是兰大文学院本科生与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民族灵魂的重铸》《思潮与文体》等批评著作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重要文本。望“黄河远上”,听“皋兰夜语”,探“思潮文体”,铸“民族灵魂”。思寄雷达先生为人为学之风,感怀雷达先生为友为师之德,兰州大学文学院师生永远缅怀杰出校友雷达先生。雷达先生永远是陇原儿女的骄傲,雷达先生永远是兰大人的骄傲,雷达先生将永远活在兰大中文人的心中。 2023年4月3日 白烨:雷达逝世五周年有感 雷达离世五年,但我觉着他并没有远去,他还在我们中间,与我们一起研讨作品,共话批评,打趣说笑。渾厚又宏亮的甘普话语总在耳畔回想,黝黑中含带沉雄的脸庞总在眼前闪现。 但雷达逝去带来的空缺感,也让人感觉愈加明显。我在雷达逝世当晚撰写的一篇文章,结尾时发出这样的感叹:从此文坛无“雷达",文有疑难可问谁?五年了。这种损失与如许空白,依然无从填补。雷达,确实谁也替代不了。 因此,独一无二的雷达,种种回忆更令人无比痛惜,种种往事更令人长久怀念! 2023年4月1日 (白烨,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 徐兆寿:雷达先生逝世五周年感怀:雷达式遗产的渐显 这五年,有三年多疫情,瘟神作乱,人世恍惚,人的生活多在虚拟中度过。每年清明节,都不能到亲人坟头去上香祷告。今年清明时分又至,给亲人上坟时,自然便想到雷达老师。他对我,如同亲人一样。但令人惊悚的是,他居然离我们有五年之久。这么快! 先生离世的这五年,也是我们离开他的教导和帮助而独立打拼的五年。每每在一些评论场合,我便自然会想到先生。我在想,如果他在,他如何看待现在的文坛现状,如何评判一本小说和一个作家,是一味地捧,还是不由分说剑走偏锋地将其打倒?我发现,他往往是中庸之道。无论是任何一个作家,他都要指出其优点,同时又指出其缺点。即使是已经成名的大作家,他也会指出其弊端。但是,他又爱护着每一位作家,绝不一棒子将其打死,而是将其扶持。此中宽容、情怀与中庸之道,非一般人所能拥有。此外,他的评论少有长篇大论的,即使引用理论也是恰当而止,绝不像今天的很多长篇大论那样,使人不能卒读。他一直强调,评论文章也是要讲“理性的激情”,使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要使评论文章也成为美文,而不是死文。我想,这可能是他留给文坛的“雷达式遗产”,是我们应当学习和继承的。 清明已至,写这些文字,在心头为先生上一柱心香,愿他天堂快乐! 2023年4月3日。 (徐兆寿,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甘肃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当代文艺评论》主编。) 李晓东:文学不会忘记他 雷达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但中国文学界没有忘记他。几乎每次文学作品研讨会,大家首先会说,雷达老师不在了……没有雷达的中国文学,失去了亲热的天水声音。我们永远怀念他! (李晓东,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 高凯:想念雷达 又是清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写过一篇关于雷达的人物通讯《检测文坛的雷达》,开篇第一句话是“雷达是一位能让人长久凝视的人”。今天看来也很贴切。不过,今天不得不把“凝视”改成“想念”了。 一个被自己长久凝视的人突然逝去,不免让人悲伤和惊愕不已。所以,雷达溘然离去之后,我除第一时间代表单位赴京参加吊唁活动之外,还与爱人靳莉紧锣密鼓编选了雷达的纪念文集《挥别大师》,并在第50天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当初,之所以编这本书,就是为了记住雷达,而记住了他自然就会经常想念他。记得,敲定“挥别大师”四个字作书名并请贾平凹题写时,我问雷达应该是一个大师吧,平凹毫不迟疑地说:那当然! 大师雷达无可置疑。雷达的牛,以及雷达的好,已经有不少人用文字表达,这里我不想再赘述,我只想简单说一下我想念雷达的原因:我们都因为文学活着而苟活着! 检测文学的雷达永生永世! 2023年清明时节于北海 (高凯,作家,甘肃省作协副主席。) 弋舟:雷达先生若还在,他会怎样看? 雷达先生辞世五年了,这五年来,每遇令自己困惑的文学现象,我都不禁会想:雷达先生若还在,他会怎样看?于是,我才恍然意识到,原来,“雷达怎样看”,在我这里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内在的尺度,用以丈量人心的远近、文学的高低。 (弋舟,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河》副主编。) 秦岭:先生在这边,也在那边 如若不是感应,京津地区何来这哽哽咽咽的清明碎雨?料想老家天水那边,也如宣纸上的水墨云烟吧。 这是雷达先生谢世后的第五个清明。2018年3月31日,先生挥手告别了人间和人间的我们。我辈这思念、这心结、这怀恋岂止于传统节气的雨滴?岂止于对先生丰硕成果的回望?岂止于对先生耳提面命的追忆?2001年,《天水日报》的赵晓霞女士委托我采访先生,我在赵本山影视团队首席编剧张继兄的引荐下,完成了对先生的初访,于是,我的另一种时光在文学与乡情的山鸣谷应中开始了。斗在转,星在移,可始终未曾转移的,是岁月里的聆听、感悟和自我反思。2009年,先生在《光明日报》著文《在<皇粮钟>里找到中国农民》,为我寻找文学的中国农民鼓了劲提了气。后来的俗世中,我始终未停下寻找中国农民真实模样的步履,可如今要找到先生确是万难了。清明一年一度,让所有在着和不在的人在纪念和被纪念中有了可能的对视,可我还能说什么呢?先生根在天水,可我等凡夫俗子几经呼吁,仍未能完成对先生新阳镇旧居的复原和修缮。抱憾和失责、汗颜和纠结,让我今天的纪念显得缺斤少两,没个落点。 纵然不甘,这清明的雨终是下了。感觉先生在这边,也在那边。他只是打伞出门,顺手关机了。 不由给先生发了微信:“先生,这五年,那边的一切,都好吗?” 2023年4月于天津观海庐 (秦岭,天水籍天津作家,在海内外出版各类文学作品20多部。) 毛晓春:慈颜长存,音容犹在——写于雷达老师五周年祭 雷达老师去世已经五周年了,正如王若冰老师所说,回忆雷达就是把心里那伤口的疤痕一次次揭开。是很疼很痛苦的。但是他那西北汉子粗狂的面容,黄钟大吕般的声音一直还在耳边回响。常常,我在夜深人静时翻检和他在一起各个时期的照片,细细在静夜中品读他的文章,看他在北大百年讲堂上为我新书首发仗义执言的视频。他不单是文学上我的老师,是我走向文学之路的引路人,我心里得一盏不灭的明灯。在生活中,他就是一位长辈,一位父亲般从做人做事严格要求我的长辈。 一个人虽然走了,但能使人永远记住他的点点滴滴,永远让人回忆他的一切是很难得的。雷达老师活着时,我心里有种十足的踏实感,每当在文学上困惑,在生活上迷茫时,找他聊聊,会使人很释然,这几年他不在了,老觉得心底一种空荡荡的失落。在故乡老家人的心里,也是每每的遗憾,每当提起雷达老师,都是不无遗憾的说:“咋就这么快走了呢?” 雷达老师的离去,在我的心里失去了一盏明灯,失去了一位文学上的导师,失去了一位好父亲般的长辈。在文学评论界这种空缺感是一种断层,对小说家而言失去了一位评论大家。对家乡失去了永远的游子。 2023年4月1日 (毛晓春,笔名雨枫,甘肃天水人,学者、作家,金石书法家。中国文联主管《神州》杂志社副社长。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金错书研究中心主任。) 刚杰•索木东:文学的相约 转眼间,雷达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五年了。想起先生的时候,总会想到他的爽朗,他的博学,他的平易近人——最初应该是通过徐兆寿先生和张晓琴女士伉俪认识雷达先生的。有一年,他们相约去看那时候还没开发成旅游网红地点的扎尕那,因为我是甘南人,想邀我同行。因为个人工作太忙的缘故,当时我未能成行,他们就和唐翰存兄一起开了一台车去了。后来,先生写下了长文《天上的扎尕那》,他的本意,还是希望能保留那里的天然淳朴和自然纯粹。当然,后来扎尕那火了,成了甘南迭部的旅游胜地。 后来,在很多文学活动中,会偶尔遇到先生。他远远看到你,就会叫你的名字,然后拉到跟前问候,甚至会介绍给身边的人,让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和晚辈后学倍感温暖和亲切。 先生仙逝后,大家都用很多形式悼念他,我当时也写了一首小诗。有时候,翻阅结集出版的《挥别大师——当代中国文学视野中的雷达》,看那么多人写下来的回忆文章,就能看到先生高大温暖的背影,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旷野上伫立成一座丰碑。 2023年春天,协助甘南州文联编辑一本文化名家看甘南的文集,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先生的《天上的扎尕那》。通过兆寿兄取得了先生亲属的同意,再次拜读这个名篇时,先生的音容笑貌和人格学养就又浮现在眼前了。 先生其实并没有真正离我们而去!每个丁香花开的季节,他和他的文字,在辽远空阔的北方大地上,又将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刚杰•索木东敬书于流珠斋 (刚杰•索木东,70后藏族诗人,甘肃卓尼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故乡是甘南》,现供职于西北师大。) 赵武明:身高为范,德高为师 五年易逝,五年感怀。想起和先生的交往,点点滴滴,受益匪浅。在文学界来说,“雷达”一直是勇猛而不老的标志。在长达40年的文学批评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敏锐而精准的判断力,活跃在文学现场,以灵敏的触角见证着当代文学的发展。只要有先生的评论或力作,我总是会好好学习。他的作品凝练厚重,他的学识敦厚深渊。先生留给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作品,更重的是人品。先生甘肃文学界的福星,是甘肃创作者的福音,是他撑起甘肃文学的大厦! 清明临至,泪雨纷纷,肝肠寸断。天籁之声,流水潺潺,掩面婆娑。五年很长,五年很短。草木默哀,今天的兰州雨雪纷飞,那是为先生哀悼!嘘!先生休息了!他需要静静,因为真的太累了,永远看不完的书也该放放了,永远写不完的字也该停停了!这个春日,他歇息了! 皋兰山巅风呜咽,费家营里寄哀思。安息吧,先生! 斯人已去,空留悲恸。滨河路上花盛开,人间四月芳菲悲。 长歌当哭,痛定思痛。万千思绪,此刻失语。 黄河远去,先生永存!梦回祁连,且听新阳镇上声戚戚。 雷达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赵武明,文化学者、作家、编剧、纪录片策划撰稿人,资深媒体人。甘肃省网络作协副主席。) 雷希文:深情难忘雷达叔叔 时光如水叔叔已离去五年了,他在我们大家心中一直记着的,他待人很实在亲切,他从小和我们在一起玩,每从兰州来老家要住一段时日和我们都玩的开心,记得叔叔兰大毕业的一年来天水市和我们见面,他总是很开心,并一起去文化馆看了全市美展。正好看到了我的两幅画,他对我说,将来一定耍争取一等奖。对我鼓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零零五年左右他来天水我单位看我,就我绘画创作事宜谈了近两小时,这次对我邀励是很大的。 此后每来天水他都打电话给我。二0一五年他和夫人来天水时他支气管发炎犯病,返回时我和姐姐送到车站站台上,没有想到他也是最后一次来家乡的,也是我们最后的见面。叔叔的教导我永远铭记在心,他的业绩更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雷希文,生于甘肃天水,1949年生。麦积山艺术研究会理事,天水美协副秘书长。) 尔雅:纪念雷达先生 我很怀念雷达先生。他是一个热情率真的人。多年之前,我加入中国作协时,雷达先生极力推荐,不吝溢美之词。后来去鲁院学习,雷先生也是热情地向有关方面推荐。实际上,我们之间的私人交流很少,大部分相聚,都是在会议上和其他的群体活动里。后来雷先生生病,有两次我到了他家里附近,但雷先生不愿意让我们看见他生病的样子,终究没有见到。想起来觉得很遗憾。有时候我觉得辜负了雷先生的期望。但雷先生对于后辈的赞美从来是出于公心,出于他广阔的胸襟、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和赞颂。他是一个好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不善于表达自我的情绪,也不会轻易地评价文学界的同行。但我觉得,雷先生是一个值得感谢和怀念的人。 (尔雅,作家、学者,现居兰州。) 向春:你怎么选择这么美好的一个春天离开 梨花开得那么急 接着是桃花鲜艳得 没心没肺不谙世事 冬天都熬过来了 你是想让儿孙和朋友们送你时 不太冷吗 你怎么舍得在春暖花开的时候 离开 雷容带着孙儿正在回家的路上呢 老伴儿出去买菜 拎回一蓝子 色香味俱全的天伦之乐 老伴儿说马兰头可嫩了 冷了的是血肉 电脑里的文字还没有冷 一个个一行行恰如你 风骨棱棱 雷容啊摸摸爸爸的骨头 如果还热着, 那是他不想走 他己经顺应了这个世界 而红尘却辜负了他的天真 就想简单地活着 看一眼蓝天听一声鸟叫 就不行吗 天水的浆水熟了 早春的麦积是新的 新长出来的一捆麦子 没有了雷达的天水 没有了雷达的麦积 没有了雷达的浆水 还有什么意思 唉 (向春,原名任向春,作家。曾获第16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等奖、黄河文学奖、《作品》金小说奖等。现居兰州。) 张继红:怀念吾师 雷达老师的博士生们曾有一个“雷门雅集”微信朋友圈,大概是在微信刚刚兴起时建的。雷门雅集,集虽不算雅,但甚为热闹,刚刚学会“微信”的雷老师也被邀请入群。走出兰大后,师生彼此见面少,但在群里共享“雷达观潮”的海阔天空和别后“团圆”的短暂时光,也是难得的聚会。那时,雷老师仍然宛如当代文学星空下的扎尕那,冷峻、激情,不无神秘,又充满人间烟火,令人向往。雷老师走了,我们“在流连与惊惧交织中,扎尕那在我们的身后越来越远。我们仿佛从天上一步步降到人间。”雷老师走了,他说:“我应该在这原始古老的国度里做一只自由的鹰。”“雷门雅集”也因此不再热闹。为纪念雷老师,我们建了新群——“送老师一程”。五年时光,逝者声远,音容宛在,但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溜到“雷门雅集”,时光倒流般回到过去——雷老师还在、群里谈笑风生的日子。无论触景生情,还是因文及人,每每会有一个词语或一个场景,与观潮者雷达有关,与当代文学有关。怀念雷达老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