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懋庸(1911年1月15日-1977年2月7日),中国浙江省上虞县下管西堂人,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徐懋庸出身于手工业工人家庭,1921年高小毕业后辍学。1922年后教小学。1926年在上虞县国民党党部宣传部任干事。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因亲共被政府通缉,逃亡上海,就读于半工半读的劳动大学。1930年到浙江临海中学任教。1933年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到延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师、政教科长、晋察冀边区文联主任、冀察热辽联合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第三分团政委。1949年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中南文化部副部长。1957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鲁迅在信中骂徐懋庸为“奴隶总管”,“借革命以营私”,并愤怒地说“倘有同一营垒中人,化了装从背后给我一刀,则我的对于他的憎恶,是在明显的敌人之上的”。 说到鲁迅和徐懋庸的关系,大概都知道鲁迅那著名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公开信,这是鲁迅在垂暮之年的力竭怒骂。 鲁迅:“在左联结成前后,有些所谓革命作家,其实是破落户的飘零子弟。他"徐懋庸"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战斗,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豀,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 1936年8 月25日 - 鲁迅1936年8月25日致欧阳山信:“……但我也真不懂徐懋庸为什么竟如此昏蛋,忽以文坛皇帝自居,明知我病到不能读,却骂上门来,大有抄家之意……。” 毛泽东也批评了徐懋庸对鲁迅的不尊重,批评他不该写那封信,当然鲁迅有些话也说得不一定恰当。他最后说,错了不要紧,以后努力学习改正,照正确的道路办事,前途是光明的。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上世纪30年代,徐懋庸(1910-1977)以“杂文家”闻名上海文坛。他勤奋刻苦,一生著译达数百万字。他的杂文,深得鲁迅之风。徐懋庸仰慕鲁迅,崇敬鲁迅,以鲁迅为师,鲁迅对徐懋庸也非常器重与爱护。他的名字与他崇敬的鲁迅密切相关,他的遭际与鲁迅难分难解。然而,1936年在“两个口号”的论争中,他却走到了鲁迅的对面,留下了终生遗憾,并且阴影笼罩了他的一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