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与花生米本不相干,但听我一言,两者不但有联系,还生出了趣闻。 在八十岁以前,季老早晨爱吃烤馒头片就老农炒的花生米,但八十岁以后,由于牙齿慢慢脱落,便改吃软的东西了。不过他对老农炒的花生米情有独钟,常说这种花生米“越嚼越香”。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曾在北京大学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学习,那时季老是东语系主任,平日里没有架子,就像他吃的花生米那般淳朴。他的记忆力极好,但凡见一两面就能记住你的名字,上学那会儿,我常听他讲话。 大学毕业后,我几乎都在驻外使馆工作,间或调回国内一段时间,工作忙,没看望过季老。退休后时间充裕了,我和同是季老学生的老妻一起,几次到北京大学朗润园看望季老,他竟然还记得我们。季老把我和老妻视作朋友,带我们去看他的写字间,每篇文稿都是蝇头小楷,十分工整。 1992年,我受命出任中国驻韩国大使,到任后不久,就听说季老要访问韩国。第二年,季老果然来了,我和老妻去机场接他,和季老刚见面,他就叫出我和老妻的名字。 使馆是中国人的家,高级代表团访问时通常都会来使馆报个到,有时还留下吃顿便饭。季老说使馆的同志公务繁重,不想给大家添麻烦,后来在我们的再三邀请之下,他也就同意了。虽然韩方负责接待的人员相当尽力,但季老还是有些不习惯,来使馆那天,我们特地做了几个对季老胃口的菜,他吃得很满意。 不知怎的,和季老的话题一下就转到花生米上。当时我们刚从国内休假回来,带了一些五香花生米,我们问季老“是否尝一尝”,季老回答:“不费事就拿来。”于是,饭桌上又增加了“一道菜”。 季老吃着花生米,说这回可找到爱吃花生米的“同道”了。在此前后,也有一些代表团来使馆,吃过我们从北京带的五香花生米,并且信誓旦旦地说他们不会白吃,回国后就买一些托人送到使馆。我们只当笑谈。季老临别时也说他回国后会买一些花生米,托人送到使馆。当时我们以为是客气话,并未在意。 没承想大约过了一个月,季老真的托人带来老农炒的花生米,足足四大包,有三四斤重。一时间,“季老送来花生米”的消息轰动全使馆。我和老妻将季老送来的花生米分给大家,使馆里爱吃花生米的大有人在。 这几包花生米,无疑是季老平易近人,信守承诺,与学生亲密无间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