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国家政治的视野下,以康雍乾嘉道五个朝代为纵向背景,通过对钱粮亏空的梳理和考察,选择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力求将钱粮亏空的实态、清查的手段与方案,以及赔补亏空的银两等史事的政治过程作真实的呈现。立足于揭示这场波及整个官僚世界的政治风暴中皇权与官僚、官僚与官僚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利益关系的状态,通过过程的回溯去分析清朝国家在解决国家财政、致力于反腐等重大问题上的成败得失。不仅对官僚政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且有历史镜鉴的意义。 作者简介 刘凤云 哈尔滨市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清代官僚政治与明清城市。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文化部清史工程、教育部清史基地的科研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盛京城考古与清代历史文化研究”等。先后出版《清代三藩研究》《吴三桂传》《明清城市空间的文化探析》《北京与江户——17—18世纪的城市空间》《权力运行的轨迹——17—18世纪中国的官僚政治》《朱批——康雍乾用人与治吏》《人文之蕴:北京城的空间记忆》(合著,入选2018年“中国好书”)等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编辑推荐 1,钱粮亏空的痼疾沿着其不变的轨迹对清朝的盛世大厦进行侵蚀。 2,康雍时期,是钱粮亏空从康熙朝的“肆虐”到雍正朝被整肃的过程。乾隆时期,伴随国家盛世走向高点,钱粮亏空及其腐败卷土而来。嘉道时期,钱粮亏空的加剧与盛世终结。 3,清朝的钱粮亏空案无论是官侵、吏蚀,还是民欠,若追根溯源都会指向清朝的财政体制与相关制度,而体制与制度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儒家政治及其文化。 清朝的盛世是如何轰然崩塌了呢?尽管我们习惯于将康乾盛世的终点标记在乾嘉之际,在回顾与反思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的原因时,注意到了专制政治对人们思想的钳制,闭关自守限制了时人的眼界,以及老年皇帝的固步自封、盲目自大,权臣和珅贪赃枉法对官僚队伍的影响等。但这些都属于历史进程中最易被人看到的政治腠理,而钱粮亏空作为财政体制及制度上的一颗毒瘤,它已经侵入了国家的肌肤,伴随盛世的光环如影随形,是盛世中潜在的隐患。 精彩书评 本书受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度 “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 本书为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清前期地方行政与吏治研究”(项目批准号:07JJD770111)结项成果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康熙中期的钱粮亏空案 一 陕西“散给籽粒银案” 二 陕西“官生捐监亏空案” 三 山西亏空案与巡抚噶礼 四 江南亏空案与康熙帝南巡 五 被遮掩的官场腐败与不绝于声的亏空奏报 第二章 康熙朝应对钱粮亏空的制度建设及其与财政体制的轇轕 一 康熙朝对地方钱粮管理责权的建立 二 “挪移正项之事,此乃亏空之大根原” 三 低“存留”的地方财政 四 直省补苴地方财政之道 第三章 雍正朝清理钱粮亏空的政治风暴 一 “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 二 州县与藩司为清查亏空的重点 三 督抚是亏空案中的侵欺元凶 四 仓谷亏空案中的“分肥”与“仓谷之底” 第四章 雍正帝的铁腕反腐与追赔 一 亏空案中利益输送结成的关系网络 二 “毕竟叫他(贪官)子孙作个穷人!” 三 赔补亏空的银两 第五章 乾隆初政与钱粮亏空的清理 一 亏空案的豁免 二 亏空新案敲响治吏的警钟 三 追赔亏空的艰难 四 制度调整传递的政治理念 第六章 乾隆中后期的钱粮亏空案与乾隆帝斧钣惩贪 一 督抚因徇隐亏空遭重惩:由南河案、蒋洲案到段成功案 二 由督抚婪赃引发的亏空案 三 乾隆帝对贪官的杀伐与宽纵 四 摊扣养廉俸银释放的政治信息 第七章 嘉庆朝的艰难抉择 一 “徐徐办理”“缓缓归款” 二 各省督抚应对“密查、密办” 三 直隶三次清查:“亏缺之数日增” 四 安徽续亏:“准其于院司道府州县养廉每年酌扣五成” 五 江苏续亏:“立置重典,以为续亏者戒” 六 山东续亏:“断难再事姑容” 第八章 嘉道的困境与盛世的终结 一 国力的消耗 二 钱粮归补无期 三 钱粮巨亏却查无大贪大蠹 四 制度缺陷成无法改变的困局 五 道光朝的杜亏之法,“总以严查交代”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