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文化名家 >

旅居夔州的杜甫

http://www.newdu.com 2024-01-04 北京晚报 洪宇 参加讨论

    

安史之乱后,盛世大唐进入了凋零状态,那些璀璨了大唐的诗人们也各自踏上他们的成长之旅。在长安仕途稍有起色的杜甫,也随着战乱开始了他饥寒漂泊的旅程。756年他离开奉先到白水,又从白水到鄜州,他听说唐肃宗在灵武继位,便只身北上投奔肃宗,结果被叛军俘虏押回长安与王维关在一起。而后杜甫因为官职低微,守军对他疏于看管,杜甫便趁着郭子仪围长安时,借机逃跑投奔肃宗。

不久因为替宰相房琯说话,而被肃宗迁怒,被贬至华州。自此杜甫与唐朝朝廷再无瓜葛,走向了他人生的最后阶段。杜甫四处游历,居无定所,在朋友的接济下虽然在成都安了家,但仍旧时局动荡,地方政权也危机四伏。杜甫从成都出发再次东游,经过嘉州、戎州、渝州、忠州等地,并在云安县大病了一场,疟疾、肺病、糖尿病等多病缠身,再加之旅途劳顿,杜甫最终停靠在了夔州,在这里安定下来养养病。

在夔州的日子是杜甫一生中最后的安稳日子,自夔州出峡的两年后,依旧在漂泊的杜甫,在前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在夔州这难得的平静岁月,使得杜甫有时间回忆自己的过往,这让杜甫在历经兵荒马乱后,可以好好地回看自己的一生,并整理自己的诗作。在夔州的日子也产出了许多著名诗作,比如《秋兴八首》《九日五首》《登高》《八阵图》《古柏行》等诗作多出自于此。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杜甫经历什么?又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为什么求得安稳的他仍要出峡?这些疑惑可以在作家马鸣谦的小说《征旅》中得到答案。

这本《征旅》是马鸣谦“诗人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写李商隐早年恋爱事迹的《少年李的烦恼》,以及写白居易退居洛阳履道坊生涯的《池上》。算上这本写杜甫晚年留居夔州的《征旅》,可以看出作者书写的并非是诗人的整个人生,而是能折射、体现诗人整个创作生涯的关键片段。尤其是像杜甫这样心思细腻的诗人,他的日常生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实杜甫的成长恰恰埋藏在生活的细节中。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要选择在夔州这段相对安稳的时间来书写。正因为此时的杜甫难得从离乱中剥离出来,他的日常生活才得以显现。杜甫在夔州停留近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几乎一天一首。这样密集地写诗为作者提供了有关杜甫生活细节的大量资料。

杜甫在夔州时创作的诗作,向前可以追述他的青春时代、长安时代以及在蜀中的岁月,向后则能带出他出峡后的人生结尾,可以说夔州这段生活,直达杜甫的内心。资料扎实充分是这本书的特点,这书是作者以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为底本,辅以中日两国学者的诸多研究后,大量收集资料而创作的小说。在小说的书写中作者参考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的调性布局结构,以四部乐章的结构,布局杜甫这两年间在夔州的故事。马勒的乐章中每一章的若干节段都有焦点人物,以人物群像之间交织的心理动力相关联。而《征旅》中,从始至终主人公只有杜甫一人,所有的情感体现也只有杜甫一人。

杜甫之所以会来到夔州,主要是为了避蜀中之祸。成都有个著名的杜甫草堂,本来杜甫可以在此过完下半生,有好友高适、严武的照顾,远离朝廷,在这天府之地本可安享晚年。但杜甫已经见惯了内乱导致的祸事,从长安到洛阳,从洛阳到成都,一路上皆是。杜甫敏感地观察周遭的一切,杜甫总有种感觉,乱世之下没有偏安,蜀地也将因为吐蕃的威胁和朝堂的动荡而乱起来。果然,好友严武在任上突发恶疾去世,随后蜀中局势越来越不稳,杜甫便下决心一路往东再度漂泊。

在云安养病的日子里,他常从来往的朋友口中打听蜀中现状。得知蜀中人心已浮躁,动乱的种子已经埋下,杜甫觉得三五年间不会再有太平。云安这个地方,毕竟是小地方,生活条件、住所等都不太适合久居。病在云安没办法,成都又回不去,杜甫便与好友商量,去附近的郡治大州夔州,大城市条件好些,可以暂时安置养病。

杜甫并非当即就动身,而是通过往来的友人做好安置再动身。有了移居的念想后,杜甫仍在云安这个地方休养,书中的描写也并没有让人感觉到杜甫的移居迫在眉睫,反而是来来往往的信息交流让人感到,杜甫虽然想远离政治,但中下层的社交网络仍让杜甫处于局势之中。作者以杜甫这期间从成都、夔州打探到的各种消息,制造出了时局动荡的紧张感,一会儿故人去世,灵柩经过云安去往长安;一会儿又有长安派出的使节途经入蜀;一会儿蜀中故友又要经云安前往夔州上任。这期间让人们感觉到,虽然杜甫已经跑至小县云安,但仍然与朝中、蜀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有种隐隐的不安,似乎逃离了蜀中,但又关联其中,这种感觉既影响着杜甫,也影响着读到这段的读者们。

读者与杜甫一起对夔州生活有了盼望,一起随着杜甫的小舟来到了夔州。在夔州这段时间,杜甫结交新友宴请过往老友,享受田园耕作的乐趣,了解百姓疾苦。深入地了解川地土人的生活习性,逐渐接受这种少数民族的异族风情,从杜甫这期间的诗作我们可以看到,那些长篇诗作,或者诗歌组曲的出现,与当地山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夔州的杜甫,也从当地的人文风景,吸收治愈着自己的心灵。

杜甫最后还是离开了夔州,其中原因与离开成都一样。泸州刺史杨子琳已经出军嘉州,大军切断了出峡的下江路。这里即将和渝州一起卷入对成都的争夺战之中,这让杜甫非常担忧,一身病痛拖家带口的他,躲了两年了祸乱又逼近了。所以,杜甫不得不再度出发避祸,似乎一切又重新来过,杜甫注定漂泊,他后来几经辗转,居无定所,最后病死在江中小舟上,最终也无归处。

杜甫离开草堂,出蜀入夔州,再到人生最后一刻,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是非常独特的。很多耳熟能详的老友都在这一时间离去,杜甫身在夔州,收到的总是丧讯和局势不安的消息,唯有诗歌能安定他的心。在杜甫中老年,面对的是真正的孤独,生活真正的困苦,国家真正的动乱,这个关键时期,我们能从马鸣谦的书中看到,杜甫如何感受,如何处理,最终如何将无奈与悲痛升华的。那些回忆的美好时光,透露着在杜甫思想之下,他会怎样面对自己这一辈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