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5日,著名诗人柳亚子来到颐和园的益寿堂休养,在不到200天休养的日子里,竟挥毫赋诗260余首,其中,赞美颐和园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就有30余首。可见,他对这座昔日皇家园林是何等的喜爱。 柳亚子刚刚住进颐和园就写了三首诗,这三首是柳亚子写给毛主席的著名诗篇。其中第一首这样写道:“东道恩深敢淡忘,中原龙战血玄黄。名园容我添诗料,野史凭人入短章。汉彘唐猫原有恨,唐尧汉武讵能量。昆明湖水清如许,未必严光忆富江。”另外,在第三首还吟出了“名园真许长相借,金粉楼台胜渡江”的名句,表达了柳亚子决意留在北平的心愿。 柳亚子先生对这座皇家园林情有独钟,在其所写的颐和园诗中,用“名园”一词加以赞美的就有10首。 柳亚子在颐和园休养期间,除要到外边参加一些必要的活动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园里度过的,他也逛遍了颐和园的几乎所有景点,去得最多要数昆明湖及岛上的鉴远堂。反映和记述他们在此游赏的诗也最多,约有20首。 大约六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柳亚子陪来访的朋友乘舟游览昆明湖。此时荷花绽放,碧叶田田。泛舟之后,常常需要登上南湖岛,观赏岛上美丽的景致,此次也不例外,这在先生写的《园游记事诗》二十首诗中有记载。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草木鱼虫敢细量,芳馨悱恻怨春光。渔阳竹垞仝持论,从此酴醾是木香。”每当暮春之时,百花渐次凋零,而酴醾却昂首独放异彩,给大自然的美接上连续的一环,让人们在生活中不间断地得到美的享受。 这首诗歌背后有一段故事。在南湖岛的鉴远堂,有两棵木香树,浓芬刺鼻,同游的老友触景生情,脱口道出一句:“开到酴醾春事了,此花开后更无花!”老先生听后哑然一笑,说道:“好个‘此花开后更无花’,这岂不是‘偷’元稹的名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吗’?”于是一起大笑起来。 柳亚子还常去乐寿堂,一是发思古之幽情,二是赏花抒怀。一天入夜时分,他同家人和朋友到乐寿堂偏院赏牡丹花,白天盛开的牡丹花,此时渐渐合拢,颇有半醉之态,但牡丹花的芳香,仍在空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给他带来兴致与享受。于是,第二天下午,他再来到此处欣赏牡丹花。此时,绯色的牡丹正值盛开,令他欣喜不已。 颐和园这座昔日皇家园林在柳亚子眼里简直是人间天堂,尤其使他依恋和垂爱的是那清澈如镜、碧波涟涟的昆明湖,“难忘最是昆明水,未忍轻言语道南”——他对昆明湖水的爱恋,竟到了不敢随意说要回江南故乡了!在这句诗的后边,他自释道:“北平无足恋者,惟此昆明一水,颐和园令人乐不思吴,有‘故乡无此湖山之感’,奈何!奈何!” 柳亚子不仅与颐和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结下不解之缘,还同园中管理人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柳亚子住进颐和园不久,颐和园管理处主任柳林溪前去拜访,二人相见,如同老友,交谈甚欢。在交谈中,柳亚子得知柳林溪先祖是山西省洪洞县人,后迁居河北肥乡,肥乡有柳家村,便是因柳姓旺族而得名。柳亚子听后,很感兴趣,也谈起了自己的祖籍原是浙江慈溪,明初迁至江苏吴江县。他对柳林溪说:“咱们还是同宗呢!望有生之年与你同行前往肥乡柳家村探访。”兴奋之余,柳亚子赠诗两首。 值得一提的是,柳亚子对园中普通工人也很关注。一天傍晚,柳亚子偕夫人,还有柳林溪等人在园中散步,看见鱼塘挖泥工人们荷锄结队,歌咏而归。此情此景,柳亚子随即赋诗一首:“郊园风物俨乡村,掘土归来鬓有尘。我辈坐谈殊自赧,诸君劳力始堪尊。从知欢喜能增产,不比牢骚怨负薪。缓缓歌声前路去,重来明日讵嫌频。”诗中把工人劳动归来时的愉快与自豪,刻画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