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程黧眉回忆母亲,在从郭凤梧到郭晓岚的过程中,她“从叛逆的文学女青年,变成了一位妻子一位母亲,她开始是嫁给了爱情,实则嫁给了文学”。因为文学,母亲的身上充满了文雅之气,这也影响了三个女儿。在作者眼中,母亲不是虚无缥缈的山岚,而是她们一家的山。 妈妈原名“郭凤梧”,后来嫁给了爸爸程树榛,改名为“郭晓岚”。当然,始作俑者是我的爸爸。 我们三姊妹曾经讨论过妈妈名字的问题:一说原来的名字好:“凤凰落在梧桐上”,无论是字面还是寓意,都有脱俗之感。《诗经·大雅·卷阿》里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意思是梧桐生长在蓬勃朝阳的地方,引得高冈上的凤凰啼鸣。菶菶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这景象令人神往,有这名字的少女一定是令人憧憬的。 “晓岚”呢,字面上看就简单直白了些,没啥特点,我们隐晦地说,爸爸妈妈微笑不语。 后来,我们知道了爸爸给妈妈改名字的深意。 郭凤梧嫁给程树榛时,风华正茂的爸爸从天津大学刚刚毕业来到遥远的北大荒。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建立不久,“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那个时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意气风发,遥想着美好的新生活。我想爸爸一定是在某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迸发了灵感:晓岚——拂晓的山岚。想象一下,清晨的山岚缭绕,仿佛仙境一般,还有些微的凉意,湿润和宁静;日出冉冉,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朝气,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希望。 于是郭凤梧变成郭晓岚,就顺理成章了。新生活即将开始:程树榛就是山中的树,郭晓岚是山中的岚,妈妈和爸爸,就这样彼此缠绕,彼此支撑,彼此陪伴,无论日出月落,无论狂风暴雨,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平凡与坎坷。 妈妈小时候家境优渥,是外祖父最小的女儿,从外祖父给她取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那个人到中年的男人在这个小女儿身上寄予了多少希望。 外祖父当年在西安与“小萝卜头”的爸爸宋绮云一起从事地下工作,“小萝卜头”就是在重庆的渣滓洞里与江姐一起牺牲的那个小男孩,他的父母同时遇难。我的外祖父与宋绮云是远房表亲,他们一同在《西北文化日报》社工作,1937年1月,我的外祖父和他的同仁一起,将共产党的第一台印刷机秘密运往延安,这是延安史上第一台印刷机,这也是我妈妈家族史上最辉煌的一段历史。而郭凤梧,就是在那段时间出生的。 妈妈出生在西安,后来随做生意的外祖父举家迁到南京,在一座大宅院安居下来,妈妈一直记得那个南京的旧址,可惜我没有记录下来。因为家里孩子多,妈妈是跟着奶妈长大的,因此任性无羁。少女凤梧无忧无虑,冰雪聪明,她唱歌跳舞,打篮球,学古诗,不知道前路的艰辛和险阻。果然好景不长,家道中落的外祖父将最小的女儿送给了在乡下的弟弟,弟弟弟媳膝下无子,对凤梧疼爱有加,但是那时的凤梧已经长成了大姑娘,从西安到南京,她时尚奔放,热情率真,热爱自由。当她来到苏北的乡下,闭塞的乡村让这个大城市长大的姑娘无所适从,她向往远方,向往爱情。 家乡一个叫程树榛的男青年经常在报刊发表作品,热爱文学的她便与他通信,他们谈文学,谈生活,然后就是毫无悬念的才子佳人故事,她热情洋溢地爱上了他,甚至不顾亲生父母和养父母的反对,义无反顾辗转三天,追随他到北大荒一个叫富拉尔基的小地方。 那是一个偏僻的小渔村,是达斡尔族人生活的地方,“富拉尔基”是达斡尔语“红色宝石之岸”的意思。那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男青年在梦中遇到一个仙女,仙女用头上的发簪,划出一条江,梦醒以后的小伙子策马扬鞭找到了这个江岸,他看见江岸上到处是红色的宝石,于是他与下凡到人间的仙女在此生儿育女,从此“红岸”的人们开始生生不息。 程树榛和郭晓岚,也在红岸留下来,并生下了三个女儿,他们为女儿取了含有“黑龙江”寓意的名字:黛眉,黧眉和黡眉。 爸爸少年时代起热爱文学,高中时在上海《青年报》发表了作品,他高考的梦想是北大中文系,但是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工业人才,爸爸毅然改报了天津大学的机械系,那个时候的机械制造是热门专业,就像现在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爸爸来到这遥远的富拉尔基,因为这里将要建成全中国乃至全亚洲最大的第一重型机器厂,这个工厂就是现在的“中国一重”,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产物,它为我们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和爸爸一同奔赴富拉尔基的有很多来自于清华大学、哈工大、北京钢铁学院等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还有从苏联归来的留学生。他们住窝棚,啃窝窝头,白天都是工地打夯的声音,夜晚到处灯火通明,人们干劲冲天,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建设着这个大工厂。 当从旧家庭离家出走奔赴到北大荒的凤梧小姐,看见这如火如荼的场面,怎么能不热血沸腾?当她迫切地想脱胎换骨成为新女性的时候,郭晓岚这个名字就应运而生了。 妈妈继续她的文学梦,她写诗:“我们是城市的女民兵,巡逻在‘三九’的夜晚……”然而她的诗人梦刚刚开始,一个小生命来到了她的怀抱。她一边哺乳,一边读书,还学做女红。她心灵手巧,那个困难时期的东北,全家人的衣服都是她做的,乃至我们的游泳衣,甚至爸爸的西装裤,她做得跟买的一样好。 她最爱看《红楼梦》,她的床头也总是放一本《杜甫诗集》,也许因为文学,让她身上充满了文雅脱俗的气质。我喜欢妈妈身上的书卷气,和她的审美品味,她有一个小皮箱,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手帕,还有毛巾,还有书和硬皮笔记本;柜子里有她的高跟鞋和结婚时的呢子衣服,衣服是淡绿色的,是一种比牛油果色还柔和的颜色。我想我们三姊妹从小到大的审美眼光,一定有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女孩子的成长,妈妈起了绝对的作用。 那个时候工厂的文学爱好者们经常在我家小聚,有时候爸爸出差在外地,他们也照来不误,后来我发现妈妈总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不仅仅对于文学,她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有魅力的新女性,她的身边总有一些时尚的青年男女,有了妈妈,我们家充满了活力。 妈妈性情明媚,心态开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她一直坚持读书,并且在业大学习了爸爸的专业:机械制造专业。她的能力让她在事业上产生一个又一个质的飞跃。当年在第一重型机器厂的旁边,有一座全国重点工科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它是哈工大的分校,后来搬到秦皇岛,改名为燕山大学。妈妈就在这所大学任学报编辑。后来因为爸爸调动到省里,妈妈也随之到了哈尔滨,在黑龙江省政府的《企业管理》杂志任编辑;再后来,爸爸调入北京,妈妈又一次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在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工作,曾任《作家通讯》编辑。妈妈本来是有文学梦的。她发表过诗歌、小说和报告文学,当年爸爸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钢铁巨人》并且改编成电影在全国上映,她也不甘示弱写了一个中篇小说《春迟》,在当时的《春风》杂志上发表。这篇小说写了一代知识分子在特殊年代的命运,被爸爸高度赞扬“比我写得还好”,这也是妈妈委屈的地方,她的文学才华被爸爸的光环罩住了。虽然她的一生平平静静貌似没有多少世俗意义上的“成就”,但是她成就了我们的家族。 在我们的眼里,她懂得不比爸爸少,妈妈智商很高,尤其是数理化,我们中学时代遇到难题,都来找妈妈,以至于我们形成了一个逻辑:有事情找妈妈,妈妈好像无所不能,不论什么事情,在妈妈那里,都是“没事儿”,所以只要有妈妈在,我们就战无不胜。我们所有的家长会以及家里的外交事务,都是妈妈解决,妈妈的活泼、开朗、明媚,是全家的一束光,尤其在爸爸遭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妈妈永远都是充满信念的那个人,她什么都不怕,在爸爸临终遗嘱要求海葬的时候,她都毅然决然地陪着爸爸一起奔赴大海。 爸爸每天白天在厂里的设计处做工程师,夜晚回家爬格子,我们从小看着爸爸伏案的背影长大。家务事爸爸一概不闻不问,很多男人的活计都是妈妈独自扛。比如搬家,比如刷墙,比如请人做家具,都是妈妈张罗。那个时候东北人家都有菜窖,就是在地下挖一个洞,存放冬天的白菜萝卜土豆等等,爸爸是一介书生,哪里会干这些事?但是全家人冬天总要吃菜,怎么办?这个时候就全靠妈妈出色的交际能力,妈妈人缘好,邻居们都愿意帮忙把我们家的菜放进他们家的菜窖里,每当刚看见文雅秀丽的妈妈下到菜窖底下,我都吸一口气。 从郭凤梧到郭晓岚,妈妈从少女蜕变成主妇,从叛逆的文学女青年,变成了一位妻子和一位母亲,她开始是嫁给了爱情,实则嫁给了文学。她哪里是虚无缥缈的山岚?她分明是我们家的山。 妈妈有很好的古文功底,晚年的时候,她又开始写诗词了,她为昔日同窗、书法家马世晓夫妇写的一首《江城子》,让我这个职业文学编辑惊叹其文字的感染力。 《江城子·赠昔日同窗马世晓》 少小共读少华堂,各飘荡,不能忘。西颢偶遇,敞扉话沧桑。人生几个六十载?西子畔,伴夕阳。 山外山中饮琼浆,尤酣畅,墨草狂。伉俪伴游,路短情绵长。但愿年年总相聚,赏新作,庆重阳。 在爸爸离开47天之后,妈妈追随爸爸而去,我突然发现,有一些古诗里,包含了爸爸名字中的“树”和妈妈名字中的“岚”,譬如“江树遥分蔼,山岚宛若凝”,比如“晚山岚色近,斜日树阴疏”,这也许是巧合,但是又合情合理。都说“青山处处埋忠骨”,然而,大树和山岚都没有留在青山之间,我的爸爸妈妈,选择在星辰大海中永眠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