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雯 古往今來,人人都希冀有所謂的平等,在探究財富均等與男女平等的同時,很容易忽略了因果的道理。佛法所說的因果,並非是要我們以宿命論的態度接受所遭所遇,而是要我們...
■三寶弟子 善哉,善哉! 布施大功德,我亦隨喜說, 如同這一念,亦是善布施。 ■陳傳韡 一念瞋心起,百丈萬門開。眾生都有佛性,但是卻有很多貪瞋癡;若能去除這三毒,即能恢...
■惠雯 當行為成了習慣後,「正念」是未提起的;若行為只是一種儀式,則會落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陷阱中。例如,向法師告假頂禮時,心念是恭敬的、還是已淪為一種形式?文...
■惠雯 每個人接觸佛法的因緣皆不一樣,每個人所選擇的法門也不盡相同,不用去分別入道因緣與法門高下,重要的是要真正用心下功夫,而不只是停留在表相的道理思維。看到很多人...
■傳寬 如凡人之心,時時反觀自心,喜時如平常心;憂時如平常心。克制自己的五慾之心,心若靜如止水,不起心動念,時時保持這一念心──如如不動。慈悲喜捨,歡喜布施,日日是...
從前有位比丘,每天都會到城外曠野的墳場。而比丘在往墳場的途中,都必須穿越一塊田地。田主人看到比丘老是穿越他的田地,禁不住地起了瞋心。有一天,田主人攔下比丘問道:「...
佛陀時代,舍衛國的波斯匿王對於三寶相當恭敬,他不但護持道場,也經常向佛陀請法。有一天,鄰近的般遮羅國送了五百隻白鴈到舍衛國,波斯匿王為了給白鴈找個合適生活的環境,...
■Ah Leong 我們能有正確的知見,對佛法能夠深信,時時回歸自心,反省檢討自己,當遇到境界時就能夠站穩腳跟。 從前有位沙門外出他國,到了夜晚獨自在深山中靜坐思惟、用功修行,...
■傳果 原來外道就是心外求法,如果我們能回歸觀世音菩薩的返聞聞自性,才是無盡的寶藏。故事中,如果四位兄長如願生到天界享天福,不能聞法得解脫,福報享盡仍要受輪迴之苦,...
■守宸 佛陀真的很慈悲,能做到一般人無法做的事,值得大家學習! 久遠劫前,有一隻大力毒龍,牠擁有無與倫比的強大威力,雖然能在指掌間毀滅一切,但牠卻不隨便傷害生靈。特...
佛陀住世時,毘舍離城中有一位長者,他的妻子自從懷孕之後,便全身散發著難聞的臭氣。 十個月後,他們的孩子呱呱墜地;這個男孩一生下來,哭聲羸弱,不但瘦骨嶙峋,而且全身沾...
佛陀時代,有一位名叫修陀羅的長者,擁有無數的財富,平日為人樂善好施,並虔誠信仰佛教,自己更發願:每年臘八(十二月初八)當天,一定要誠心、竭盡所能布施財物來供養佛陀...
從前,印度有座寺院,裡面住了四位神通廣大的道人。城裡,有四個居士對於道人的修行十分景仰,他們固定到寺裡請法,並且各自供養一位道人。 平日,四位道人分別前往不同的地點...
佛陀時代,有一位長者,家財萬貫。成婚之時,也特別聘娶名門貴族之女以求門當戶對。爾後妻子懷妊生下一男嬰,相貌端正殊妙,雙親見了倍加疼愛,為他取名為優多羅。優多羅從小...
從前,在波羅奈城附近有一個大池塘。池塘裡,有很多魚、烏龜、鵝、鴨及雁鳥等。其中,雁群的首領名叫治國,統領五百隻雁鳥。 有一天,一名獵人來到池塘邊,佈下羅網準備捕雁。...
清早,佛陀與弟子們經過犁越河畔,要前往毗舍離城時,發現有一艘漁船捕到大魚,可是怎麼也拉不上來……最後,五百位漁夫召集了五百位牧牛人,連同牲口們,拚著命、氣喘吁吁的...
舍衛城中,有一位長者名叫最勝。家中非常富裕,但是為人慳貪。不管任何人,只要前來乞討,他一定不由分說地將其趕走。為了防止盜賊宵小,他設計了七重堅固的大銅門來維護安全...
■室樺(普台國小學生) 我們的父母親一直在照顧我們,所以我們要報答父母親。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精舍,與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聚集,世尊引...
■依涵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為是小小、微不足道的好事,就不去做;同樣的,不要以為只是小小的惡事就去做。其實,所做的事──天知、地知,自己的良知...
佛陀時代,在舍衛國有五百位商人,為即將展開的航行尋寶計畫,慎重而熱切地商議著:「大海!變幻莫測,雖藏有眾寶,但卻也蘊含無限危機!」「是啊!若沒有了解海性的人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