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区留有众多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文化遗产,展现城市发展脉络。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历史城区如何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保护,是政府、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11月...
一个学科,一个古国,吸引了两个国家学者的目光。在几十年的岁月中,中俄两国学者在西夏学领域携手合作,以丰硕成果,推动了西夏学的研究进程。12月10日,两国专家携手完成的一...
进入21世纪以来,土司制度日益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建构土司学的基础也渐具备。10月25日,首届“中国土司学高层论坛”在吉首大学召开。...
10月14—16日,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天水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陇右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一带一路’暨跨文化视域下的...
本报济南12月11日电(记者张杰)12月11日,三礼学回顾与展望高端学术论坛在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举行。“三礼”是指《仪礼》《礼记》和《周礼》三部经典,在与会学者看来...
20世纪80年代之前,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黄河中心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80年代后,随着牛河梁红山文化大型庙、坛、冢的发现,人们逐渐意识到辽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
近10年来,中国大陆学界相继出现“富民”、“农商”、赋役等牧民理政方式和南北整合的有益探索,并在天津、昆明、长春和北京连续举办了四届学术研讨会,迈出了多维度诠释中国...
17世纪初,卫拉特蒙古全面接受藏传佛教。为了更好地传播藏传佛教,1648年高僧咱雅班第达(1599—1662)创制托忒文。此后,在卫拉特蒙古中产生了各种体例、题材、体裁的托忒文文献...
在宋代政治史研究中,学界较为注重各种制度、措施、政策、法令的制定与颁布,而对制度的制定背景、推动制度实施的动力、制度在施行中的演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人际因素和环境...
在文本史料之外,影像资料作为史料来源也得到了历史学家的重视,并催生了影像史学的兴起。影像史学在数字技术成熟的21世纪有了更多作为。 体现“历史新感觉” 20世纪下半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