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李生柱]口头叙事与村落信仰的互构——基于冀南两村白猫黑狗传说的田野考察(2)


    二、村落语境:传说的生活空间
    传说的孕育和出胎离不开自然空间和生活场景,村落社区是口头叙事文本赖以生发和获得意义的社会语境,要正确理解传说的发生、流传和演变,对文本作出更加透彻和令人信服的解读,离不开对其流传村落社区的关注。白猫黑狗传说的形成及流传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刘家庄和夏家庄是冀南平原再普通不过的两个村落,面积都不大,人口和耕地也不多,人均收入较低。从建村时间上看,白刘庄和夏家庄几乎在同一时期立村,村落历史都较为久远。前面提到,白刘庄在明永乐四年建村,夏家庄也是在同一时期建村的。“明初永乐年间,夏、唐二姓由山西迁此定居,垦荒造田成村,因夏姓人多,以姓氏取名夏家庄。”但现在村中夏姓早已绝户。
    白刘庄位于广宗县城北4公里处,主街东西走向,是一条几年前才修好的水泥路,这也是全村唯一一条水泥路。村里的五神庙就坐落在主街的中间地段。主街南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沙土路,民宅沿着这两条道路在南北两侧错落分布。白刘庄地处沙丘地带,村中随处可见厚厚的沙土,村周围沙丘起伏,土质以沙壤为主。全村耕地373亩,沙荒地800亩,以种植棉花、花生等农产品为主。现有人口420人,102户,人均收入不足千元(2010年),是广宗县的贫困村。夏家庄位于白刘庄南1.5公里处,两村仅隔一条沙丘带。该村地势平坦,村庄呈“井”字型。文革前,村落四角分别建有菩萨庙、关爷庙、三家庙和土地庙,守护着村庄。在村民的记忆中,风水先生说要在村落四角盖上房子镇住村子,村运才能好,可惜现在有一个角落没有盖房,否则村运应该比现在更好。现在,民宅沿前街和后街的两侧分布,村子西北角是白玉菩萨庙,村子东、南、北三侧外围三里都是夏家庄的耕地。全村现有人口464人,144户,土地370多亩(2010年),多沙丘,多种植棉花、花生等。夏家庄人均收入比白刘庄略高,但也不算富裕。
    从地理环境上看,两村都处于沙丘地带,村中土地以沙壤为主,耕种环境恶劣,每年只能种植一季棉花或花生,因此生存资源匮乏,村民生计较为困难。相邻的村落会因地缘而形成各种利益关系,有互助协作,也有资源的竞争。可以肯定的是,刘家庄和夏家庄在历史上因资源的争夺而发生过矛盾和争斗,白猫黑狗的传说便是在此基础上孕育产生的,它以虚构的形式反映了历史上两村之间的冲突,解释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不可知的生活现象。比如,传说中婴儿成活率低、成人无故死亡等等可怕的现象,当与本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但当时的村民无法解释,只能通过虚构传说来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为不可知的灾祸找到一个替代性的解释。
    至于这种争斗究竟起于何时,现在已无从考证。村里老人讲,两村不和,由来已久,那是好几辈子以前的事了,确切时间谁也说不清楚。《广宗县地名志》记载:“明朝末年,刘家庄与村南(二里)夏家庄不和。”可见,两村在三四百年前即已有了矛盾。两村当时因何结怨,因时间久远,现在也无法查实,我们只能从“白猫黑狗”的传说中去觅得蛛丝马迹。
    刘家庄和夏家庄的矛盾与冲突培育了白猫黑狗的传说,两村紧张的关系也是该传说最初传承的主要动力。当时过境迁,两村冲突不再之时,白猫黑狗传说已经成为一种村落记忆,为两村所共享,通过不断的讲述,与村民记忆互相支撑,又反过来对敌对的村际关系加以强化,最终两村形成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反过来想,相邻村落因资源的竞争而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如果冲突经常发生,则严重影响各自的生产生活,这也是两村村民不愿看到的局面。因此,倒不如采取一种主动规避的方式,即村与村不接触,人与人不来往,这是一种在外人看来很难理解的和睦相处的另类生存智慧。两村互不来往、主动规避的现实需求,是白猫黑狗传说在后世得以口耳相承的主要动力。
    三、村庙:村际关系建构之工具
    白猫黑狗的传说是白刘庄和夏家庄村际关系建构的历史解释和现实依据,而村庙则是这一村际关系建构的工具。在白猫黑狗的传说中,村庙是主要的叙事元素,故事情节也多围绕村庙展开。在现实生活中,村庙在两村村民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调查中,我们仍能感觉到两村村民谈及村庙话题时的郑重与审慎。两村恩怨因村庙而起,两村老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村际关系不好主要是因为“村运不合”,而“村运不合”的宿命借助于村庙的几次改建成为现实。或者说,两村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以村庙为工具展开了长期的“隔空斗法”。
    现在,白刘庄的村庙叫作五神庙,重建于2006年9月16日。该庙位于村子东西大街路北中心地带,面南背北,庙门正对南边夏家庄的百玉菩萨庙。据村中老人介绍,白刘庄村庙历史久远,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1984年前后,村里响应上级号召,拆除了村庙。没隔几年,便又重建,后倒塌。2006年,村里人集资,在原来庙的地基上新修村庙,供奉五位神仙(观音菩萨、关公、二郎神、土地爷、财神爷),故名五神庙。在庙内东墙上画有一幅张天师骑白马射狗图,箭头正对着夏家庄庙内的黑狗。五神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大年初一、正月初五、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村里人会到庙里焚香、烧纸。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是村里人专门祭献庙内神灵的日子。每月初八村中妇女摆会之时,也要到庙里祭拜一番。此外,村里老人去世,孝子要去庙里“报庙”,祈求神灵庇佑逝者。
    夏家庄的村庙名为百玉菩萨庙,重建于2006年11月,比白刘庄的稍晚。该庙位于夏家庄村后街路北处,庙门朝北,正对五神庙。庙前有两颗柏树,笔直挺立,庙西侧有棵老槐树,朝庙的方向斜长着。百玉菩萨庙地台高筑,大概两三米,庙宇看上去雄伟高大。庙内供奉百玉菩萨、南海老母等十几位神灵。其中,在百玉菩萨身后的南墙上,画有二郎神、哮天犬和哪吒的图像。哮天犬为黑色,面目狰狞,朝着北方的白刘庄怒目直视。每年正月初七是菩萨的生日,这天全村妇女都来庙里磕头。此外,每月的初一、十五,护庙人都会打开庙门,给菩萨烧纸、焚香、磕头,村里妇女则自愿前来祭拜。夏家庄每年正月十六有打醮的仪式活动,打醮的地点就在百玉菩萨庙旁边的空地上。在斋醮仪式上,百玉菩萨是最主要的祭祀神灵之一,村民祈求她能保佑村庄四季平安。百玉菩萨在当地素有灵验之名,故香火十分旺盛,常有不能生育的家户前来拴娃娃,据说还可以为人消灾免祸,为欠账难要的债主带来财运等。
    由此可见,白刘庄和夏家庄的村落信仰体系都是以各自的村庙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村庙既是村民求神拜佛、寄托情感的处所,又是村落历史传承的载体,在村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间文艺活动中,都可以发现其深刻的印记。正因为如此,村庙才被两村村民作为最为理想的工具用来与对方村子抗衡。当夏家庄人认为白刘庄的白猫庙对自己不吉利时,便修建黑狗庙以克之,这让白刘庄人受到了很大的刺激,随之在庙内供奉张天师,画张天师骑白马射狗。庙宇中供奉对象的几度转换,是两村的巫术思维、风水观念与村落意识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想象的“斗法”中,神秘象征、巫术手段常被使用。可以说,正是源于民间信仰的争执激化了两村已有的矛盾,导致两村关系世代紧张。
    白刘庄五神庙、夏家庄百玉菩萨庙在地理空间上相对而立,在阐释逻辑上互为因果,乃是基于村落生活中非常态的生活现象,依据民间信仰的逻辑建构起来的神圣空间群落。两村庙宇的最初修建和几次重修,都是以对方为假想目标,从想象中的因果关系获得动力。村民在村落共同体中生活,以村庙为代表的村落信仰体系深刻地影响到村民的身份认同和村落的文化边界,从而构建起两村之间特殊的村际关系,即两村互不来往、互不通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