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松:走科研转型服务社会之路 深耕客家文化田野(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30 中国社会科学网 曾江 华夏 参加讨论
提出“两江一山”概念 ——系统开展客家田野调查 中国社会科学网: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在巴蜀大地开展的田野调查工作持续、深入,引起多方关注,请您介绍下中心近年提出的“两江一山”概念和相关工作。 陈世松:四川客家研究中心成立之初,依靠“成都东山客家聚居区”的田野调查和科研活动打开局面,产生了一批四川客家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近年来,在配合成都实施“千年城变”发展战略,围绕“两山夹一城”开展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适时地提出了“两江(岷江、沱江)一山(龙泉山)”客家聚居区概念,立志将四川客家的研究重点从“东山客家”拓展至全域四川。 为全面和深入了解“两江一山”地域内客家移民的生存状态,2019年春季,四川客家研究中心率先对三台、中江一带客家宗祠、村落开展考察活动。接着几位青年科研骨干,陆续在资中、资阳、宜宾和泸州拉开田野考察序幕,多次深入沱江流域罗泉、铁佛两个客家聚居区,系统收集该区域客家族谱和碑刻文献,调查当地的客家方言和民俗情况,并对场镇的布局和发展史进行详细调查,初步揭示了清代初期客家移民与井盐开采的密切关系。他们还对岷江和长江流域的河坝客家聚居区的聚落形态、社会活动和传统建筑进行细致研究,对合江、纳溪和叙永境内客家民居和牌坊建筑,对明末清初以来隆昌、荣昌、泸州交界一带的移民动态和族群观念进行了初步探究,为进一步探讨四川移民生存环境的变化对地域社会的影响,陈伟平特约研究员还利用身在广东工作之便,专门前往梅州,在蕉岭新铺、梅县古塘坪和兴宁泥陂进行田野考察,对当地五个家族的迁川案例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加深了原乡和四川互动视野下客家移民活动的认识。 “咬定青山不放松” ——扎实推进《四川客家志》编纂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网:《四川客家志》编纂工程是四川客家研究中心近年承担的新任务,请您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世松:在长期持续工作的学术积累上,我们积极参与地方志编修,这是四川客家研究中心近年来的一项重要科研活动。2016年以来,我们承担完成了中国名镇志丛书《洛带镇志》的编纂任务,在探索积累一定编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编纂《四川客家志》的设想。2019年6月,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委托,我们作为《四川客家志》的承编单位,具体承担了统筹全省客家志的编纂任务。此后,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狠抓筹备不停步,相继于7月下旬,在川南宜宾地区召开《四川客家志》专题座谈会议,8月底在洛带镇举办客家文化传承与方志文化传播论坛暨《四川客家志》开题论证会,于12月在洛带召开《四川客家志》篇目专题审定会,邀请四川省志办相关领导和责任编辑出席指导。经过前期紧张的筹备,至12月底,按时完成篇目修订、上报送审阶段任务,并正式组建编辑部,以课题责任方式,按篇目章节分工,将编修任务落实到编修人员。 《四川客家志》将遵照方志横排门类、竖写史事的文体,在三年时间内,以十二篇、120万字的篇幅、300幅图片,对时间断限上追根溯源,下截至2019年,地域范围涵盖1997年3月重庆成立直辖市之前的四川客家历史、文化与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述。 目前编纂工作在不断探索中前行,我们有信心按时完成《四川客家志》编纂任务,并力争为社会贡献一部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精品力作。 客家文化传承与方志文化传播论坛暨《四川客家志》开题论证会于2019年8月在洛带举办 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供图 《四川客家志》专题座谈会于2019年7月在宜宾召开 本网记者 曾江/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