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事件 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3)
http://www.newdu.com 2024/12/04 08:12:45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直逼齐国国都,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北杏之盟 公元前681年至公元前671年,齐桓公霸业初成。公元前681年春,齐桓公在山东东阿(当时地名叫北杏,与共产党早期创始人王尽美家乡一个名字,不同地方),与宋、陈、蔡、邾几个小国的国君会盟,齐桓公成为盟主。 此前也不是没有盟会,但都是由周天子主持。以诸侯(未造反的诸侯)身份主持盟会,担当盟主,齐桓公是第一个。 春秋五霸辉煌篇章,由此翻开。这就是北杏之盟,开启齐桓公称霸的时代。遂国因没参加这次会盟,导致了当年的齐灭遂之战,可见当时齐桓公在诸侯之间的地位。北杏会盟的参加者虽然都是一些小国,但它掀起了齐桓公称霸的序幕,对其称霸有一定意义。 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称霸讲的是齐桓公在位期间,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九合诸侯 九合诸侯,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诸侯,成为霸主的盟会。《论语》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谷梁传》称衣裳之会十一次,兵车之会四次。 尊王攘夷 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出自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存邢救卫 管仲辅佐齐桓公,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整顿,对内,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还有民心,都是蒸蒸日上。对外,齐国展示威信,使诸侯都凝聚在齐国的麾下,齐桓公的霸业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但就在这个时候,一支北狄的游牧人群入侵中原,他们攻城掠地,抢掠烧杀。这对齐桓公的霸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那么,齐国能不能遏止北狄的进攻?它能保护中原诸侯的安全吗? 召陵之盟 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它先后灭掉了在今河南省南部和西部的申、息、邓等国,并伐黄服蔡,多次向郑国进攻。郑国支持不住,已准备背齐向楚。为了救郑,齐桓公于公元前656年,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军队进攻楚的盟国蔡国,蔡军不战而溃。陈兵楚境,楚国见齐的盟军强大,不敢率军交战,派使者质问齐桓公:你住北海,我住南海。你带大军来此是缘故?齐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齐桓公又进兵到地(今河南郾城县南)两国军队从春天相持到夏天,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也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齐桓公退军到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南)齐桓公见不能用强力屈楚,只好在召陵与楚国结盟,史称“召陵之盟”。这是齐桓公“尊王”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 假道伐虢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葵丘之会 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不久,又拥立太子郑为王,即周襄王。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是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十四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以宋国失败而告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阿部规秀为什么叫名将之花?
- 下一篇:古代男子为什么要留长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