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俄罗斯图瓦人的民族国家认同(2)


    四、“民族”内涵空间的扩展与二十一世纪俄罗斯民族关系主流
    就图瓦民族文化及演化,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形态,以及凡此揭示的“民族”现象的本质,一些细节还可以告诉我们更多。2012年8月4日在托志阿得勒村,“按照组长的工作安排,午后本村一中年妇女领来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随老人一起来的还有其5、6岁的孙女。和这位老人的访谈大致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录音、拍照、献茶、点心,老人都高兴地享用了。临别赠送老人一份礼物:我们前几日装好的那种硬糖、圆型的小点心,及一瓶沃特嘎,老人很知足的样子。看到老人将那瓶酒放到怀里,我指给拉丽沙老师看,她‘很懂得’地笑了,并半郑重地对我说:不要把这些(老人与酒)写进文章(可见她的民族尊严、自尊心)。——民族、族群,这样一种至今说不清楚的人们共同体,就是如此表现着,自我认同、自我意识,是生命力极强的现实存在。”13“昨天中午从阿巴坎赶往克孜勒,天高云淡,一路中西伯利亚景致壮美,萨彦岭山口地势平缓,南北伴以无垠草原。今天下午去克孜勒城郊大约20、30公里外的大湖、小湖,均令人怀想这一片曾经与中国历史多有瓜葛的土地的不平凡经历。看着这一片水草茂盛的草原,很有些幻觉,想象着马群经过时泛起的尘烟、战马的嘶鸣,这一片有可能是当年成吉思汗策马扬鞭驰骋的草地。俱往矣!一切推演至今。面对这片曾经地缘政治独特的‘飞地’,这里图瓦人生活的变故、流变,最好地说明了何为生存,何为必须面对‘历史’。可能,对百姓最好的尊重,就是尊重他们当下能够有一份安定、祥和的生活。2012年7月31日晚,于图瓦国立大学住地。”13“在实地,我慢慢发现,对成吉思汗的历史记忆,是参与、构建当代图瓦人民族意识、民族自信的重要因素。关于成吉思汗,图瓦人意念中似乎有某种图像、某种感召,是能够体会但说不明白的一种意识流、思想流……。”13
    上述“细节”,进一步扩展着“民族”可能具有的内涵空间。人们无法割断历史——民族历史记忆,人们无法不在现实中生存——调整、适应、重构。笔者通过对鄂伦春族、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以及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社会生活的持续关注与实地调查,并因长期生活、工作在民族地区,深深感到,如同性别、年龄等自然属性,人类社会存在民族差异或拥有不同文化底色(传统生活方式),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人类的自然属性。这是讨论“何故为敌”[4]的基本前提。因“民族”——文化的自然属性——语言、行为方式、心理等,在当下生存竞争激烈社会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并因涉及到民族中绝大部分成员。因而,更容易在“民族”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形成新的“民族”利益要求和诉求。这种态势,并没有因各种民族优惠政策不断出台而消减。
    田野回望,图瓦个案表明,二十一世纪俄罗斯民族关系的主流表现为民族共生,文化吸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日益一致的发展趋势。从图瓦情况看,从国家、民族长远利益计,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少数民族地方,以及俄罗斯联邦政府,都需要面对现实,持一种历史、现实、理性、客观的态度。就民族地方而言,无疑本地、本族的命运已经与俄罗斯国家命运不可分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俄罗斯联邦政府来讲,就国内民族关系、民族国家认同状况的判断依然至关重要。从图瓦情况看,类似具有苏联解体前联邦主体独立能力的单位或许已经很少,其当前迫切愿望是希望能够得到来自中央更高的关注,更大力度的扶持、支持。因而,有必要在充分尊重各种类型联邦主体宪法规定的权限、以此处理与中央的隶属关系前提之下,进一步致力于缩小地区、民族间发展差距,并通过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提高国际地位,以此凝聚国家、社会。
    注释 
    1.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俄]季什科夫.苏联及其解体后的族性、民族主义及冲突——炽热的头脑[M].姜德顺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俄]В.А.季什科夫.学术与人生:俄罗斯民族学家访谈录[M].臧颖译,丁宏校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俄]亚·伊·弗多文.二十世纪的俄罗斯人.郑振东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俄]德米特里·特列宁.帝国之后:21世纪俄罗斯的国家发展与转型[M].韩凝译,左凤荣、张光政校,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郝时远、阮西湖.苏联民族危机与联盟解体[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陈玉瑶、朱伦.民族与民族主义:苏联、俄罗斯、东欧学者的观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何俊芳.族体、语言与政策——关于苏联、俄罗斯民族问题的探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左凤荣、刘显忠.从苏联到俄罗斯:民族区域自治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张建华.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考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赵常庆.苏联民族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龙殇.普京的反思:错误的民族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祸根[EB/OL],2012-03-14;殷剑平.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地方分立倾向的分析[J].东欧中亚研究,1997,(4)。 
    2.主要成果:В.А.季什科夫谈俄罗斯公民民族及其认同[A].[俄]В.А.季什科夫.学术与人生:俄罗斯民族学家访谈录[C].臧颖译,丁宏校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187-189;[俄]亚.伊.弗多文.二十世纪的俄罗斯人[M].郑振东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俄]德米特里.特列宁.帝国之后:21世纪俄罗斯的国家发展与转型[M].韩凝译,左凤荣、张光政校,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何俊芳.试论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认同[A].何俊芳.族体、语言与政策——关于苏联、俄罗斯民族问题的探讨——基于俄学者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与思考[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37-253。 
    3.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本人有幸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资助,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从事访问交流,沿袭本人主要研究领域,希望就环境与小民族生存进行中俄比较研究。同时,也寻求就俄罗斯民族国家认同状况、民族政策社会效应有所了解。在俄期间,除莫斯科外,笔者同时到俄罗斯北极城市、萨米人故土摩尔曼斯克市,俄罗斯东欧部分比较发达的城市克维尔市、彼得扎沃得斯克市、图拉市以及图瓦共和国实地调查。 
    4.主要成果:[苏]Р.卡鲍.图瓦历史与经济概述[M].辽宁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七二级工农兵学院译,翻译教研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俄]А.В.阿伊真.图瓦人与自然相关的仪式和风俗[A].藏颖译,何群.我看俄罗斯——一位女人类学者的亲历与思考[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斯蒂凡.苏利万.苏联解体后图瓦共和国内的民族关系[A].刘能译,马戎校,马戎.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454-486;[俄]格·尼·奇纳泽.俄罗斯[M].孙润玉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154-157;邸永君.俄罗斯境内的图瓦人与唐努乌梁[EB/OL],2007-08-14。 
    5.笔者在论文《田野回望:“非遗”保护与“被保护者”的真实世界_兼以东北渔猎、使鹿民为例》(《民俗研究》,2013年第1期)中曾就其内涵加以讨论。 
    6.图瓦南部、东南部接壤蒙古国,东北部临伊尔库茨克州,西北部临哈卡斯共和国,北部临布里亚特共和国,西部为阿尔泰边疆区,北部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本人留学莫斯科大学期间,于2012年7月底至8月中旬,应图瓦国立大学阿列娜教授的邀请,赴图瓦东部以狩猎、驯鹿为主要生计的图瓦村落,即一般称之为高山森林中的狩鹿者(东部图瓦人)社会进行实地调查,接触图瓦各个阶层人士,特别是村落基本群众,随课题组参加座谈会、访谈、入户参与观察。 
    7.另据研究:“图瓦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区域,共有大约30万人口。其中图瓦族人约占76%。另有约2万图瓦人分布在蒙古国境内;此外,在中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仍居住着一部分操图瓦语的居民,其民族成分是蒙古族,人数有数千人。由于历史原因,图瓦人信仰喇嘛教,但萨满教作为原始信仰,仍保持着较为广泛的影响;也有少数人改新东正教。”邸永君.俄罗斯境内的图瓦人与唐努乌梁海[EB/OL],2007-08-14. 
    8.16个区包括:1.Бай-Тайгинскийр.(巴伊-泰金斯克区),2.Барун-Хемчикскийр.(巴伦-赫姆奇克区),3.Сут-Хольскийр.(苏特-霍利斯克区),4.Дзун-Хемчикскийр.(祖恩-赫姆奇克区),5.Чаа-Хольскийр.(恰阿-霍利斯克区),6.Улуг-Хемскийр.(乌鲁格-赫姆斯克区),7.Пий-Хемскийр.(皮伊-赫姆斯克区),8.Тоджинскийр.(托金斯克区),9.Кызылскийр.(克孜尔斯克区),10.Чеди-Хольскийр.(切迪-霍利斯克区),11.Тандинскийр.(坦丁斯克区),12.Каа-Хемскийр.(卡阿-赫姆斯克区);13.Монгун-Тайгинскийр.(蒙贡泰金区),14.Овюрскийр.(奥乌尤尔斯克区),15.Тес-Хемскийр.(特斯-赫姆斯克区),16.Эрзинскийр.(埃尔津斯克区)。 
    9.Кызыл,克孜勒(也有汉译“克孜尔”),俄罗斯图瓦共和国首府,始建于1914年。据研究“昌奇克山麓贝克木河与哈克木河汇合处。革命前在此地附近建了一座别洛查尔斯克城(意即白沙皇城),是俄国沙皇政府对图瓦实行殖民压迫的中心。现在,在从前的别洛查尔斯克城那个地方建起了共和国首都克孜尔。”——资料来源:[苏]Р.卡鲍·图瓦历史与经济概述[M].辽宁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七二级工农兵学院译,翻译教研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44。 
    10.托金斯克区前身是清末民初当地九个旗中的一个——“托锦旗”。据记载:当时托锦旗范围在贝克木河流域,西起乌特河东至萨彦岭,北界也是萨彦岭,南至奥图格塔希(贝克木河与哈克木河的分水岭),[苏]Р.卡鲍·图瓦历史与经济概述[M].辽宁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七二级工农兵学员译,翻译教研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79.“萨彦岭南坡广袤山地的密林地带,大部分分布在图瓦东北部的托锦旗,一部分分布在萨拉吉克旗。这里的居民以狩猎为生,兼营畜牧业。畜牧业主要是繁殖北方鹿。”(出处同上,1976:82)。“在托锦旗贝克木河流域,居民主要以狩猎为生。这里捕捉松鼠、黑貂、狐狸、貂、水獭,还获得麝香和鹿角。”(出处同上,1976:121) 
    11.萨彦龄,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山系,西北-东南走向,西起叶尼塞河中游左岸,东至贝加尔湖南端,直抵蒙古边境,长1000多公里。西北部山势较缓,海拔500~1500米,东、西萨彦岭会合处及其以东,海拔2000~3000米。最高峰蒙库-萨尔德克山,海拔3491米,人称“亚洲的脊梁”。其山间盆地,生长有云杉、冷杉、雪松、落叶松,富含云母、金、铝土矿、石墨、石棉、磷钙石及稀有金属等矿藏。 
    12.另据资料:“一部分以养鹿为主的图瓦人,即托贾人,移居伊尔库茨克州,在当地被称为托法拉尔人。”[俄]格·尼·瓦奇纳泽.俄罗斯[M].孙润玉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155. 
    13.笔者2012年7-8月在俄留学期间赴图瓦实地调查所做田野工作笔记。 
    14.据研究:“图瓦人民共和国差不多是在亚洲大陆的中心,地处叶尼塞河上游,其纬度在北纬50度与54度之间……图瓦这块地方,就其边界线所形成的形状而言,大体上像一只尖端朝西的梨子……图瓦好像是被装进了石头袋子那样封闭着的。但是,使图瓦同世界各个文化中心隔绝的,使它在历史上一直处于落后、无所作为地位的,并不是难于通过的崇山峻岭,不是无边无际的草原,也不是晒得炙热的沙漠。地理位置,这不仅仅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而且也是一个历史概念。它随着社会历史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苏]Р.卡鲍.图瓦历史与经济概述[M].辽宁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七二级工农兵学员译,翻译教研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0-11页.) 
    15.中国网2002年11月29日。 
    16.中国新闻网,2013年7月3日。 
    17.仅就目前了解,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中国、蒙古国境内的图瓦族人口总共约30万。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二十五万;生活在我国新疆布尔津县的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图瓦族人口约二千多人;生活在蒙古国境内的图瓦族人主要聚居在乌布苏省和巴彦乌列盖省,共三万多人。 
    18.“世界驯鹿养殖者大会”,俄罗斯、挪威、瑞典、中国等世界范围内目前依然采用传统方式饲养驯鹿的族群发起成立的民间组织。我国唯一使鹿族群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其成员之一。 
    参考文献
    [1]朱伦.仁政善治:当代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趋向[N].中国民族报,2007-05-25
    [2][俄]瓦列里·季什科夫.苏联解体后的民族主义[A]//姜德顺,译.陈玉瑶,朱伦.民族与民族主义:苏联、俄罗斯、东欧学者的观点[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马戎.族群关系变迁影响因素的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03(冬季卷):12.
    [4] 德]李峻石.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M].吴秀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5]杨圣敏.民族和宗教差异并非冲突的根本原因(代序)[A]//[德]李峻石.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C].吴秀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6]杨圣敏.质性与量化研究的关系——从一个案例看如何分析调查材料[A]//王铭铭.中国人类学评论(第一辑)[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07.
    [7]马戎.苏联解体中的民族因素对中国有哪些借鉴——何俊芳“族体、语言与政策——关于苏联、俄罗斯民族问题的探讨”序言[A]//何俊芳.族体、语言与政策——关于苏联、俄罗斯民族问题的探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5.
    [8]韩凝.译后记[A]//[俄]德米特里·特列宁.帝国之后:21世纪俄罗斯的国家发展与转型[M].韩凝,译,左凤荣,张光政,校.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9][俄]德米特里·特列宁.帝国之后:21世纪俄罗斯的国家发展与转型[M].韩凝,译,左凤荣,张光政,校.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62-63.
    [10][俄]В.А.季什科夫.学术与人生:俄罗斯民族学家访谈录[C].臧颖,译,丁宏,校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187.
    [11][俄]亚·伊·弗多文.二十世纪的俄罗斯人[M].郑振东,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549.
    [12]А.А.尼基申科夫.现代文明背景中俄罗斯国家和民族认同形态[J].何群,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1):155-162.
    [13]杨圣敏.让学生学会如何看社会[N/OL].(2015-02-05)[2018-09-11].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5/2/296995.shtm.
    [14][俄]格·尼·瓦奇纳泽.俄罗斯[M].孙润玉,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155.
    [15]Yang Shengmin. rang xuesheng xuehui ruhe kan shehui(Let Students Learn to Observe the Society). In China Science News,2015-2-5.
    [16]Zhang Jijiao. minzuxue yanjiu ying guanzhu zhongda xianshi wenti(Ethnological researc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realistic issues). In China Social Science Network,2018-4-2.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