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胡适简介 胡适的人物生平介绍

胡适简介: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利用推动西化实现出人头地的先例人物之一。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胡适也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其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多半是为迎合西化主张而发起,含有一定的违心成分。

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人物生平介绍

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5岁启蒙。

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9年私塾教育。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5年,14岁的胡适到上海梅溪学堂求学。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发表了自己编写的白话小说《真如岛》。之后考入中国公学,两年后又转入中国新公学,并兼任英文教师。

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七月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正式叫胡适。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1917年夏,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逾两年;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