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第五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西北大学联合主办,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陕西西安举行。60多位海内外学者围绕“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与实践”的主题,就“民族复兴思想的内涵及其演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民族复兴”“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公共话语与民族复兴”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民族复兴思想的内涵及其演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耿云志认为,近代民族复兴主要是民族精神的复兴,我们要复兴的民族精神首先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依赖别人,而是自己奋发向上。民族复兴的第二个意义是进行自我改革、创建一种能够吸收消化别人长处的良好的制度机制,以便能够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就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演变而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郑大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但民族复兴有一个从思想的萌发、到发展、再到成为社会思潮的历史发展过程。清末民初,是民族复兴思想孕育或萌发阶段,从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口号,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再到国粹派的“古学复兴”主张,实际上都包含有民族复兴的思想内容。五四时期,是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阶段,李大钊提出了“新中华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孙中山提出了“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的思想,梁漱溟、梁启超等“东方文化派”提出了复兴东方文化的思想,王光祈在《少年中国运动》一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思想。民族复兴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则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大大激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黄兴涛考察了民国各主要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关系,指出这一时代思潮的发生和演化,与各政党诉求之间的彼此互动,存在着长期密切的关联,打上了民国政党话语政治的深深印记。不过,民国时期的“中华民族复兴”论,同时又是超越“政党”的,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它凝聚着亿万国人渴望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富强的奋斗意志与生存信念。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华民族复兴”论的广泛流播,乃是那个时代的国人需要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心理和精神祈望的集中体现。鲁东大学俞祖华认为,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各派、各界的最大公约数,但各派、各界对民族复兴的话语表达有着不同形式,呈现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公共话语等重要形态,三类话语交响共鸣、共同汇合成了民族复兴的时代最强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