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0:11:34 光明日报 刘纯 参加讨论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民族复兴。近代中国人不屈不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启示。湖北大学何晓明认为十九世纪末年的中日甲午之战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虽然一败一胜,结局相反,但都是中华民族思考复兴、图谋复兴并终于实现复兴过程的重要节点。甲午战败后,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主流方向是如何通过日本学习西方,实现国家的制度性变革。而抗日战争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不仅表现为在军事上粉碎了日本占领中国、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更表现在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国际地位。山东省委党校孙占元指出,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沉重的民族灾难,同时中华民族在御辱图存的奋争中觉醒。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救亡与变法联系起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振兴中华”的旗号下,发动革命运动;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也为延缓中国被列强瓜分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三种爱国救亡力量在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以来的志士仁人不仅向中国的先哲学习,也勇敢地挣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吸纳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力求民族复兴之路。中山大学孙宏云通过聚焦孙中山1924年讲演的《民族主义》来理解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提出其中具有超越时代局限的理论价值。浙江大学高力克认为,晚年梁启超对国家主义的反思和对中国天下主义传统的阐扬,以及他寄予中华“世界国家”之文明理想的新天下主义,是我们今天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 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公共话语与民族复兴。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与民族复兴既有内在关联,又有所不同。湖南大学陈先初论述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生成及其内涵,他认为近代民族主义并不是狭隘的种族主义,而是包含着诸如国家独立、民族平等、人民主权等在内的一系列近代价值观念的集成,是民族性和现代性二者结合而成的社会政治思潮。西北大学方光华探讨了文化保守主义者、自由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对“自由”思想的论述,将“自由”放置于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空间内审视,并阐释了中国传统思想是否有“自由”、传统“自由”思想的性质以及传统“自由”思想的现代价值。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