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魏俊杰:由《治史三书》论严耕望的治史特征


    作者简介:魏俊杰,衢州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随着历史研究“单位”的缩小和社会科学的影响,当今史学研究的碎片化和社会科学化日益加深,历史研究逐渐脱离了“求真”、“求用”和“求善”的主旨。如何避免历史研究的细碎而缺乏整体关怀,如何克服史学研究成为既定理论的奴役,重读严耕望先生《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颇能矫正当今史学界的弊病。
    严耕望(1916—1996),号归田,安徽桐城人。严耕望是治中国中古史的大家,长于中古历史地理和中古制度史研究。严耕望治史往往从大处着眼,做具体而微的述证,在宏观的通识理念下做精密的考证,故其著作都体大思精,为学术界称道。严先生善于择人治学之长,能将不同学者的治学门道融会贯通,并结合自己的才性,成其治史特色。
    严耕望认为,冯溶生、李则纲和钱穆三位老师对其治学影响深远。冯师的影响使他初步具有了深入细致的作风,李师的培养使他开始具备了宏观通识的理念。严耕望是钱穆最得意的门生之一,钱师的教导对严耕望的治学取向影响是极大的。钱先生讲“历史学有两只脚,一只脚是历史地理,一只脚就是制度”,这使严耕望对这两门学问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终身从事历史地理和制度史研究。钱穆治学能把微观的考证与宏观的通识相结合,如其早年考证著作《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都是在宏观的通识下写成的,解决了一些重大问题。在钱穆先生的言传身教下,严耕望逐渐掌握了治史的门径,将宏观的通识与精密的考证相结合,并力争做一流的史学大家。
    严耕望除直接受教于钱穆,还从研读其他史学大师的著作中取其治学之长。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家中,严氏特别推崇钱穆、陈寅恪、陈垣和吕思勉四位先生,称他们是现代史学“四大家”。余英时认为严耕望兼收并揽四大家的优点,“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严耕望取法乎上,吸收众家之长,从而具备优秀史家的治史素养,故能作出令人称羡的一流的学术著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