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杰:由《治史三书》论严耕望的治史特征(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8:11:25 中国社会科学报 魏俊杰 参加讨论
归田自言,“惟余所长,仍在精核缜密一途。”此主要是指其在考证上的精密。史学研究需要以考证为基础,但要做到考证的确凿可信,必须有丰富的史料作证据。严耕望治史往往考证精密、材料丰赡、证据确凿,精密的考证是严先生治史的一大特色。精密的考证,要以对史料的广泛占有为前提,严耕望搜罗史料具有“竭泽而渔”的精神。严耕望的巨著《唐代交通图考》,“文繁两百万”,对于该书对史料的搜罗,他自称“陈援庵先生所谓‘竭泽而渔’,余此项工作庶几近之”。在此基础上,严耕望再做精密的考证,“详征史料,悉心比勘,精辨细析,指证详明”。由此,《唐代交通图考》成为20世纪中国交通史研究的最突出成果。 严耕望认为考证之术有述证与辩证两类别、两层次,“述证的论著只要历举具体史料,加以贯串,使史事真相适当地显露出来。此法最重史料搜集之详赡,与史料比次之缜密,再加以精心组织,能于纷繁中见其条理,得出前所未知的新结论。”由于严氏著作以述证为主,故以材料丰赡、论断精确见长。如其《唐人习业山林之风尚》一文,为论述士子读书习业于嵩山、少室,一并举出了19条史料作为例证。对于严作考证之精密,周一良读《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后评说:“严书则久仰其名而未得见,读后深佩其考订之细密周详。”余英时谈及此书则言:“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收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至于如何做到考证之精密,严先生把其概括为“无孔不入”、“有缝必弥”八字,这既是其治史的经验总结,也是其治史特色的体现。 严耕望治史考证精密、细致入微,但考证不是最终的目的,他是在宏观通识下的考证,旨在解决重大的历史问题。严氏治史所具有的宏观通识,在其史学著作中都有鲜明的体现。《治史经验谈》中“原则性的基本方法”,不少内容是谈治史者如何具备宏观的通识。他首先谈到治史者的基本素养,提出要“专精”也要相当的“博通”,但着重讲“博通”。对如何读史书,他特别强调要读正史,“由头到尾读正史时,主要着眼点,是求对这一时代的全盘认识”。对于研究历史,他提出“集中心力与时间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点’的研究”,“断代研究,不要把时间限制得太短促”,这都是他宏观通识的理念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孙宅巍:西方人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 下一篇:考古发现揭示早期秦文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