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中都遗址认定及其历史考古价值(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5:11:55 张家口在线 贺勇 李惠生 马逵 参加讨论
炭山,是辽代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帝后四季纳钵之所。大量史料证明它不会在卑薄浅陋的炭窑沟。《辽史·游幸表》记载:“重熙六年正月,猎鸳鸯泊”。《辽史·兴宗纪》记载:(151年)“夏四月,猎野狐岭。闰月,猎龙门县西山。五月已酉,清暑炭山。”鸳鸯泊,在张北县西北30公里处,今称安固里淖。野狐岭即今紧挨炭窑沟一带的张北、万全二县界山(南坝头)。龙门县在今赤城县云洲一带。从兴宗游猎动向看,炭山远在炭窑沟以东。 北宋兵书《武经总要》记载辽代幽州(今北京)到炭山的驿路:炭山“本匈奴避暑之处……自幽州西北路清河馆(今北京郊区清河,馆即驿馆)、居庸关、雕巢馆(今赤城雕鹗)、赤城口(今赤城),始有居人。(又)望云县,受赐州,凡10日程至炭山。”从此条驿道方向看,炭山在今赤城县独石口外。若是在炭窑沟,驿馆应设于怀来、宣化、万全、张北一线,驿程也远不止10日。 炭山既然明确不在炭窑沟,那么白城子也绝然不是北羊城了。白城子遗址应该是元朝中都皇城。元监察御史周伯琦曾扈从顺帝北幸上都,回返大都时途经兴和,他在《扈从北行后记》中记载:“又西二十里则兴和路……府(兴和路总管府)之西北名新城,武宗筑行官其地,故又名中都,今多圮毁,大驾久不临矣。由兴和行三十里过野狐岭。”这段话十分清楚地表明,张北城西不远处有座元中都。 明永乐八年(1410年),大学士金幼孜扈从明成祖经怀来、宣化、张北一线的所谓“击胡西路”(乃元代两都巡幸之“西路”),北征鞑靼,曾路经白城子,他在《金幼孜北征录》中记载:“沙城,即元之中都,此处最宜牧马。”沙城前已说明为白城子别称,因此,将白城子考证为元中都是毫无疑义的。 此考最初受到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得芝的认可,后经国家文物局罗哲文、原中国文物研究所副所长张羽新、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郑绍宗等历史、考古专家确认无疑后,“元中都”才得以正名。1993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白城子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元中都遗址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颗被淹没数百年的草原明珠,终于再现了夺目光辉。 据史料记载,元朝白城子一带称旺兀察都之地,旺兀察都为蒙古语,意为“有船的地方”。附近河湖海子众多,驾鹅鸿雁满其中,周围野平草深,鹿獐狍兔多栖身,是理想的游猎地,更兼气候凉爽,成为帝后游幸与驻跸常地。早在成宗时就于此筑有行宫。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崩,武宗即位,第十天就下令正式“建行官于旺兀察都,立宫阙为中都。”⑥使中都与上都、大都并称,成为草原上一座显赫一时的都城。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林继中:超越“以史证诗”
- 下一篇:历史编纂:中国史学优于西方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