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患导致明朝元史观转变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2:11:2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琚小飞 参加讨论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维护自身政权的合法性,仿古代帝王为前朝修史,以表明元统已亡,明承天命绍之。从朱元璋起,明朝廷便树立遵奉元统的史观,成祖、宣宗等皆克绍箕裘。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寇边,明军在土木堡惨败,英宗被俘。“土木之变”成为明朝元史观的转折点,此后官方敕撰著作不断挞伐元统,私人撰述也以族群之别斥责元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明朝最终将元世祖之祀剔除。明代在元统论争上之所以经历了由认同到否定的过程,严重的边患局势以及官方和士人的反应是其主要原因。 明初确立遵奉元统的史观 朱元璋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政权后,对政权的合法缵承日益重视。元统问题牵涉到元末遗臣与天下人心所向,明政权的合法缵承又关系到政权巩固与天下安定。因此,朱元璋一方面力主遵奉元统,对元朝表现出极高的尊崇;另一方面,为胜国修史,表明元统已亡,明缵而绍之。 首先,力主元入中国为天命所归。早在1367年出兵北伐时,朱元璋就在《谕中原檄》中宣称:“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此论虽是为抨击元政作铺垫,但其中蕴积着朱元璋的更深层用心,檄文结尾之处将这种用意道明,“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愿为臣民者,与华夏之人抚养无异”。朱元璋积极认同元统的目的,在于论证明朝政权的合法性,并劝谕元代遗族归降。洪武六年(1373)八月,朱元璋将元世祖入祀,“作历代帝王庙于京师……右奉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元世祖”,并于同年十一月“命于北平立元世祖庙”。在帝庙祭祀中明确元世祖之位,既是对元世祖功绩的认可,也是对元朝正统地位的认同。 其次,仿古代帝王为胜国修史。在朱元璋看来,“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明开国后,他便诏告敕修《元史》,命宋濂、王祎总裁修撰,仅历331天便告成,成书速度之快居历代史书修撰之首,清人钱大昕称“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朱元璋之所以如此急于为元朝修史,蕴含着明确的政治动因,即表明元统已亡,明承天命绍之,从而在法理上证明北元政权乃逆天命而为。 明成祖朱棣对其父力主元统之说极力秉持,并反对过分强调“华夷之辨”。永乐二年(1404)四月,朱棣曾在招抚瓦剌首领时,宣称“夫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间?”在“华夷一家”观点指导下,他对残元势力极力示好,并对前来投附的蒙古人表示出极大信任,甚至直接任以要职。这必然引起那些秉奉“夷夏之辨”的传统士人的反对。永乐十年十一月,洮州卫所镇抚陈恭上疏称:“玄宗几丧唐室,徽钦几绝宋祚,夷狄之患,可为明鉴。”成祖却以历代史实予以驳斥,“春秋之法,夷而入于中国则中国之”。朱棣并没有故意以“夷夏之防”之谓贬低元朝,而是指陈其不当区别人等。宣德八年(1433)四月,明宣宗忆起当年明成祖的教谕,称“此古轩辕所都,而后来赵宋之疆境也,宋弗良于行,金取而都之,金又弗良,元取而都之,元之后裔不存殷鉴,加弗良焉”。从明宣宗的追述中可以看出,明成祖朱棣曾以继承宋、金、元自居,明确表示明乃是继承元统。同时,明宣宗之所以追述明成祖的教谕,也可以反映宣宗对元统的认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观察人类文明进程的新视角
- 下一篇:日本在中国东北实施鸦片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