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患导致明朝元史观转变(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5:11:3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琚小飞 参加讨论
引导士人撰述方向 明代元史观由最初遵奉元统,此后逐渐更张为斥责元统。这种转变体现出一个可供探究的视角:明代元史观的更张同历代帝王处理明朝与北元关系密切相关。终明一朝,始终存在与蒙古民族的不断争斗,元史观亦随着双方斗争的盛衰而显现出变化。明初,太祖朱元璋试图劝降北元,在多方示好的同时,积极纂修元史,将元统继于宋之后。洪武之后,两者关系被归化为朝贡体制下的和平交往。永乐年间,北方游牧民族分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他们分别向明朝称臣纳贡,由此建立起了正式的朝贡关系。仁宣时期,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蒙古朝贡次数和规模又有所扩大。然而,“土木之变”中英宗被俘,边患日益危急。这一时期明朝官方敕撰的著作纷纷主张元不当为统,应该说与明蒙关系出现的危机直接相关。嘉靖时期,瓦剌频繁扰边,传统的朝贡关系已经难以维持。 可见,明代元史观与双方关系的起伏一一照应:和平交往时期,明廷采取了宽容态度,对元朝的认同体现了对蒙古臣属地位的容纳;“土木之变”的发生彻底击碎了这种宽容,明代官方撰述开始呈现对元朝政治认同的违逆。自孝宗十七年历正德时期到嘉靖十一年,双方往来出现了长达数十年的中断。与此同时,明朝士人不断进言,要求罢黜元世祖祀位。明代官方对元朝的政治认同之所以在嘉靖朝彻底更张,与瓦剌频繁寇边不无关联。 同时也应该看到,明代帝王从遵奉元统到斥责元统这一转变,体现了以镜鉴引导士人撰述方向的策略。朱元璋在推翻元政权之前,曾提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将元朝统治者指斥为胡虏,不免难逃“夷夏”旧有观念。明朝建立后,鉴于北元政权仍然存在,朱元璋调整了其元史观,以劝诱北元归附。在朱元璋看来,元政权与北元蒙古势力存在一脉相承的连续性,故而在劝降示好的政治目的下,极为遵奉元统,虚化夷夏之防,将元政权视作历史朝代更迭中的一幕,元与明只是古今之别,并非夷夏之分。 “土木之变”后,官方敕撰著作虽斥责元统,但并未以夷狄之义诋毁元朝,这显然是正确看待了元朝在历史上的地位。嘉靖时期,夷夏之防甚嚣尘上,私人撰述更是将这种夷夏观发挥到极致。夷夏观是当时士人所能想到的唯一的“历史心性”,而此前排斥元统的著作均被认作是这一“历史心性”之下的文本建构,春秋大义及现实的忧患使得明代士人很难以客观、清醒的态度审视元朝的历史地位。 综观明代官方元史观的嬗变便会发现,在巩固并维护自身政权的目的下,明代帝王秉奉的元史观是在政治认同之下采取的双重民族叙述,明朝正统之位乃是绍元而来,政治认同显得极为重要,故而元统地位不可动摇,但北元政权对明朝始终存在威胁,于是明朝将元朝与北元区隔,又势在必行。可见,明代元史观从遵奉元统到否定元统这一转变,与北部边境局势息息相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观察人类文明进程的新视角
- 下一篇:日本在中国东北实施鸦片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