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论争(3)


    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和魏晋封建论之争
    在长达八九十年的古史分期问题讨论中,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史料的解释不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分期见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和魏晋封建论。
    西周封建论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为代表。范文澜在1940年发表《关于上古历史阶段的商榷》即倡导此说,主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证明西周时期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绪言”中再次重申并作了进一步发展。翦伯赞则在《中国史纲》(第一卷)中认为,在西周,周王成为土地所有者,周初的分封和周王对周边部族的封建制改造,使得周代封建国家基本形成。吕振羽、徐中舒、杨向奎、王亚南等人虽然在具体论述上有所不同,但也基本赞同西周封建论,并在著作中对此加以阐发。
    战国封建论的领军人物是郭沫若。杨宽、吴大琨、田昌五、白寿彝、林甘泉等学者也赞同此说。他们认为,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普遍使用,而公私田的界限也被打破,“庶民”在“私家”与“公家”的斗争中地位提高,造成奴隶制的崩溃,各国变法运动巩固了新兴封建制,且诸子百家争鸣,也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这些都可以证明,战国时期封建制已经确立。
    魏晋封建论的崛起,是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间古史分期讨论的一个突出现象。此论以尚钺为代表,主要支持者有王仲荦、何兹全、日知、王思治等人。尚钺在《中国历史纲要》中最早倡导魏晋封建论,后由王仲荦作了系统阐发。其主要观点是:战国以前,农村公社与奴隶制并存,战国初到东汉末,奴隶制开始占统治地位;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彻底瓦解奴隶制,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至魏晋时期进入封建制;魏晋时期的“部曲”、“佃客”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依附农民。还有学者从世界史角度,对比中西历史来论证魏晋时期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
    延绵数十年、涉及众多学者、囊括众多重大理论问题、产生大量学术成果,至今尚未取得统一意见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论争,在学术层面表现为对“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是否存在奴隶社会、划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标准、中国历史发展道路是否独特和“五种生产方式说”是否适用于解释中国历史等一系列具体问题的争论,实际上反映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发展过程和历史际遇,也隐现着不同时期的史学研究者,对用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解释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所持的不同态度。古史分期问题讨论所呈现的史学意蕴,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反思。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