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龚自珍和魏源的舆地学研究(3)


    (二)龚自珍“天地东南西北之学”的生发 
    龚自珍于嘉庆二十五年成文的《西域置行省议》篇首说:“四海之国无算数,莫大于我大清。大清国,尧以来所谓中国也。其实居地之东,东南临海,西北不临海,书契所能言,无有言西北海状者。今西极徼,至爱乌罕而止;北极徼,至乌梁海总管治而止。若干路,若水路,若大山小山,大川小川,若平地,皆非盛京、山东、闽、粤。版图尽处即是海比。西域者,释典以为地中央,而古近谓之为西域矣。”对四海之国的地理认识,蕴含了新的世界观。东南与西北相对的历史地理结构,把中国的西北陆地边疆与东南沿海边疆紧密联系起来。嘉道之际的清王朝,“生齿日益繁”,“官吏士民,狼艰狈蹶”,龚自珍敏锐地觉察到清王朝的社会危机,把解决统治危机转向依靠边疆。龚自珍的边疆内政建设方略是一体化的,“与其为内地无产之民,孰若为西边有产之民,以耕以牧,得长其子孙哉”!(33)使得流民和土地问题一并得到解决。龚自珍同年还作《东南罢番舶议》,并计划与《西域置行省议》合并刊印。(34) 
    在龚自珍的边疆观中,东南沿海边疆和西北陆地边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建构东南沿海边疆和西北陆地边疆互动的空间结构。他的《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反思西域的边疆治理,视“回人皆内地人也”,对待回人“安益安,信益信而已矣”,强调耕牧相安,为宝兴筹划安边政策。(35)其中亦揭示了吐鲁番、四大城、天山北路、安西南路北路、伊犁将军辖地、兰州总督辖地的“安全链锁”结构。道光三年,龚自珍的《漫感》七律诗句:“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36)“绝域”意指西北边塞,西北与东南正是龚自珍经世的历史舞台。道光六年,他的《秋心三首》七律诗句:“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37)西北与东南并称联动,透露了其经学视野中的边疆结构。在中国面对西方威胁的国际环境中,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在国家空间中的互动成为19世纪上半叶中国地缘政治最为深刻的洞见。 
    龚自珍道光元年任国史馆校对时,开始对边疆有更为深切的认识。他的《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把清王朝陆地边疆分为北塞和西塞,指出“西有西属国,北有北属国,北属国之情形,与西国尤不同。北属往往错处喀尔喀、伊犁之间,东北则错蒙古、黑龙江之间”。还涉及西边新疆外胪属国(布鲁特、哈萨克、爱乌罕、那木干、安集延、温都斯坦)、黑龙江巴彦虎部、唐努乌梁海各部、科布多各部、青海各部、西藏各属地(廓尔喀、作木朗、布鲁克巴、哲孟雄、落敏汤),掌握“世系风俗形势,原流合分”,(38)反映了龚自珍完整的陆地边疆知识。《己亥杂诗·手校斜方百叶图》一诗自注说:“程大理同文修《会典》,其《理藩院》一门及青海、西藏各图,属予校理,是为天地东西南北之学之始。大理没,予撰《蒙古图志》竟不成。”(39)龚自珍协助程同文校理《理藩院》一门,熟悉了理藩院管辖藩部所在,形成“中外一家”视野下的“天地东西南北之学”。范围所及,包括东北黑龙江流域、漠北蒙古地区,还有西北的新疆、青海和西藏地区。并写作《最录平定罗刹方略》、《最录西藏志》、《与人论青海事书》等一系列边疆史地学文章。龚自珍较大规模的边疆史地著作《蒙古图志》,最终因草稿毁于火灾没有成文,附属内容有《蒙古像教志序》、《蒙古水地志序》、《蒙古台卡志序》、《蒙古声类表序》、《蒙古寄爵表序》、《蒙古字类表序》、《蒙古氏族表及在京氏族表总序》、《蒙古册降表序》、《青海志序》、《乌梁海表序》。其内容见于《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讲述蒙古地区纵横万余里久隶版图却没有史志,自己仿照一统西域后编撰的《钦定西域图志》撰写《蒙古图志》。(40)虽然他撰写的是《蒙古图志》,却涉及漠北喀尔喀蒙古、新疆地区漠西卫拉特蒙古、青海地区蒙古各部,龚自珍显然意识到蒙古各部在保卫从北海(贝加尔湖)到天山边疆地区的锁钥地位。后来又有《北路安插议》,专论土尔扈特在建立行省后的治理政策,“不可使与民户旗户无区别,宜各建一大城居其酋,听出城外旧有水草处数区,仍令安牧,岁时酌令入牲畜于布政司,则蠲其例贡,一切封爵翎顶如故”,(41)其认为边疆行省封建与郡县应并存不废。 
    (三)龚自珍重整边疆的建设方略 
    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八年,张格尔在浩罕和英国的支持下,入卡作乱,侵扰南疆。这一边疆危机引发士大夫对西北史地学的高度关注。龚自珍道光九年的《对策》虽然是在西北边疆善后的背景下所作,但更是一个充满经世思想的今文经学家的治国之策。他首先回应制策之制:“不研乎经,不知经术之为本源也;不讨乎史,不知史事之为鉴也。不通乎当世之务,不知经、史施于今日之孰缓、孰亟、孰可行、孰不可行也。”经为本源,然后着眼于时务,才能以史事为鉴来致用。龚自珍认为当今最深远的朝政问题是“西北民尚质淳,而土或不殖五谷,东南土皆丰沃,而人或非隶四民”,把西北和东南的经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筹划清王朝的国计民生。接着按“述平日所研诸经”、“讨诸史”、“揆诸时务”的逻辑顺序展开,提出中原“堤防”黄河水患、东南淮河河工“改海口”和漕运“改小粮艘”、“群策群力”培养人材、“屯田”筹边等一系列建议,希望“我国家万年有道之长”。(42)龚自珍规划的虽是全局性的国家要务治理方案,但其中的边疆治理是重要组成部分。 
    尤需注意的是,龚自珍分析当时“游民旷土”的社会形势时,指出西北多旷土,东南多游民,再次强调西北与东南相互关联的边疆结构。《对策》以仁孝为先的经学为纲,赋予国家治理的历史以价值规范,推动社会随着历史发展而演进。同年,其《御试安边绥远疏》指出西域新疆天山南北两路情势不同,“以边安边”的政策也应不同。如何做到“足食足兵”,军事上依靠北路;经济上在南路实行“改屯丁为土著”的人口政策,“撤屯田为私田”的土地政策。这样既不使东三省、蒙古和内地“虚耗而不安”,又能使“卡内之各城安,而卡外之哈萨克、布鲁特、爱乌罕、那木干、安集延,以及巴克达山、温都斯坦之人,亦慑我之声灵,而环向以安”。(43)龚自珍的西域新疆安边政策,包含东三省、蒙古和内地的整体效用。道光十八年十一月,林则徐奉派钦差大臣南下广东查禁鸦片,龚自珍赠以《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的建策,其中提到“胡宗宪图编,有可约略仿用者否?”(44)明代抗倭名将胡宗宪的《筹海图编》图文并茂地论述了从辽东沿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到广东一线的沿海地理形势及海疆防御,(45)龚自珍希望《筹海图编》能为林则徐提供新时代东南海疆海防的依据。由此可知,龚自珍边疆观中的西北包括北塞和西塞,即东三省、蒙古地区、新疆和西藏,东南则为沿海疆域,并且深知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的互动结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