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寿春在东晋南朝的战略地位(7)


    (四)寿春城防的基本策略
    寿春城池的防守通常有两种战术策略。一种是放弃外城,收缩兵力,进入内城防御。如《晋书》卷七七《蔡谟传》曰:“时左卫将军陈光上疏请伐胡,诏令攻寿阳,谟上疏曰:今寿阳城小而固。”说明防守者是退据内城来抵抗的。前引《南齐书》卷二五《垣崇祖传》亦曾追述刘宋南平王刘铄在抗击拓跋焘南侵时,“以郭大难守,退保内城”。但是更多的战例是采取第二种战术,即坚持在外郭防守,如果失利,被敌人攻陷后再退保内城,依托第二道防线进行抵抗,这样可以有更多的周旋余地。例如《魏书》卷五九《萧宝夤传》载北魏正始元年(504)三月:“值贼将姜庆真内侵,士民响附,围逼寿春,遂据外郭。宝夤躬贯甲胄,率下击之。自四更交战,至明日申时,贼旅弥盛。宝夤以众寡无援,退入金城。又出相国东门,率众力战,始破走之。”《梁书》卷二八《裴邃传》载普通四年(523):“大军将北伐,以邃督征讨诸军事,率骑三千,先袭寿阳。九月壬戌,夜至寿阳,攻其郛,斩关而入,一日战九合,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以援绝拔还。”
    以上都是在外郭被破后退守内城,得以继续抵抗,不致立即陷落的战例。如果放弃外城,专守内城,则对守方相当被动。如垣崇祖所言:“若舍外城,贼必据之,外脩楼橹,内筑长围,四周无碍,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52)
    另外,南朝据守寿春城池的任务,还有探测敌军动向情报以及在优势之敌过境南下后,出轻骑游兵抄掠其辎重,断绝其运输道路等等。如南齐建元二年(480),高帝裁省南豫州,左仆射王俭上奏表示反对。其文曰:“愚意政以江西连接汝、颍,土旷民希,匈奴越逸,唯以寿春为阻。若使州任得才,虏动要有声闻,豫设防御,此则不俟南豫。假令或虑一失,丑羯之来,声不先闻,胡马焂至,寿阳婴城固守,不能断其路,朝廷遣军历阳,已当不得先机。”(53)齐明帝时,“建武二年,虏寇寿春,豫州刺史丰城公遥昌婴城固守,数遣轻兵相抄击。”(54)
    寿春城池虽然坚固,但是在通常情况下,防御作战的一方绝不愿意困守孤城;如有可能总是在其周边的紧要地点设置城垒戍守,以迟滞敌人的进攻,且分散对方的兵力,借以争取时间,等待救援。早在三国时,曹魏寿春守将诸葛诞面对吴军的攻势准备,除了请求增调援兵之外,“又求临淮筑城以备寇”。(55)东晋南朝防守寿春也是采取这种战略,即在附近筑城防御,如果敌军人少就分散抵抗,寇多势众则将各城军民集中撤退到寿春。如《资治通鉴》卷一二五载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二月北魏南侵,“帝闻之,敕淮、泗诸郡:‘若魏寇小至,则各坚守;大至,则拔民归寿阳。’”《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一引周必大曰:“晋至宋,寿阳皆为重镇。寇少至则淮、泗诸郡坚守以待援。大至则发民而归寿阳。盖寿阳不陷,敌虽深入,终不能越之而有淮南。”北方政权对寿春的防御策略亦同。如《晋书》卷七七《蔡谟传》言后赵“自寿阳至琅邪,城壁相望,其间远者裁百余里,一城见攻,众城必救。”历史记载寿春周边重要城戍有下蔡、硖石、马头戍、潘城(潘溪戍)、湄城、梁城、黄城、郭默城、苍陵、死虎垒、安城、黎浆、建安、阳(羊)石等;因为篇幅所限,未能详述。此外还在寿春周边地区河流入淮的几处水口(肥口、颍口、汝口、洛口、涡口)也设置了戍所,屯驻军队,以防止敌人船队由驶入淮河,或从淮河进入支流。 (责任编辑:admin)